港交所計劃今年優化交易所買賣產品(ETP)業務,包括將ETP的實物申購及贖回機制數碼化及自動化,使用數碼平台取代部分人手和紙本作業,降低主要ETP參與者的營運負擔,提高ETP市場效率。 證券產品發展主管羅博仁表示,亞洲首批個股槓桿及反向產品上星期在香港上市,預期同類產品陸續有來,又認為虛擬資產及備兌認購期權ETF有很大增長潛力。他指,2022年底推出虛擬貨幣ETF後,市場流動性大大提高,吸引很多不同類型投資者。備兌認購期權ETF可透過期權金產生定期的潛在收入流,有一定的下行保障,在市況波動時具吸引力,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他又指,將ETF納入滬深港通方面仍大有擴容空間,去年拓寬發行人資格標準,增加了合資格ETF種類,為投資者提供更多跨境投資機會,發行人亦能夠構思更多種類的ETF產品。隨著ETP生態圈不斷壯大,將持續提升香港作為亞洲領先ETP中心的影響力。 交易所數據顯示,去年香港ETP生態圈成交額連續4年創新高。ETP日均成交額189億元,按年升35%。ETP數量亦由2020年底的146隻,增至去年底的194隻。
Read more復星國際聯席首席執行官徐曉亮指出,集團利用人工智能(AI)協助藥物研發3年,已有一定成果,基於AI設計的藥物亦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認為AI能大幅提高藥物研發效率,期望未來能與國家研究機構一同構建AI藥物研發公共平台。此外,復星旅文亦已成立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推動AI科技在旅遊度假領域的應用。 他強調,未來任何行業都不能迴避AI,AI是確保企業能生存的基礎,會堅持在相關領域加大投入。 集團旗下位於清水灣舊邵氏片場活化及重建計劃,去年初完成補地價。聯席董事長汪群斌說,已投資持有該項目約10年,於去年香港樓市周期處於低位時進行補地價,期望能打造成為香港標桿項目,有利項目日後增值、合作和退出。
Read more受累對菜鳥投資產生一次性非現金賬面損失約51億元人民幣,復星國際去年由盈轉虧,蝕逾43億元人民幣,前年獲利近14億元。 執行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龔平形容,去年業績的數字是史上最差一年,但同時是集團狀態最好的一年,若撇除一次性帳面損失,去年獲利約7.5億元,又強調項目帳面調整是一次性及非現金,項目本身盈利能力非常好。他說,集團將持續推進輕資產業務經營,退出沒有優勢的重資產項目,對今年盈利和發展充滿信心。 龔平指,集團目標未來幾年海外收入佔比持續提升,有息負債水平由現時逾800億元,逐漸下降至約600億元,盈利超過100億元,又計劃未來3-5年內,將分紅比率從現時的20%逐步提升到50%。
Read more港股下午初段升近0.8%。 恒指較早時報23294點,升175點,升幅0.76%。 科技指數報5470點,升75點,升幅1.4%。
Read more內地官方及財新數據都顯示,3月製造業活動擴張步伐加快。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0.5,創1年新高;財新中國製造業PMI亦升至51.2,是4個月以來最高。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刺激政策在剛過去兩季顯現效果,關注政策刺激能否延續至第2季,形成持久作用,否則政策需要加碼。 他又預料,今季官方製造業PMI處於現水平附近,財新數字則可能稍為回落至51,但仍反映經濟持續擴張。 沈建光指,中國出口表現不錯,但內部仍要解決內捲及物價下跌等問題。他預料,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後,內地或會減息降準,估計減息20個基點,降準0.25至0.5個百分點,全年會各減兩次,不過內地債息及政策利率已非常低,減息空間有限。
Read more大快活公布,羅開揚已由公司執行董事調任為非執行董事,但仍留任為董事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主席;其兒子羅輝承獲委任為董事會副主席,並辭任行政總裁。 現年54歲的執行董事李碧琦接任成為行政總裁。 有關調任即日起生效。
Read more港股在4月首個交易日反彈,恒生指數最多升近340點,中午報23363點,升244點,升幅約1.1%,半日主板成交額逾1264億元。 科技指數報5491點,升1.8%。 ATMXJ都升,騰訊、阿里巴巴、美團升2%或以上,小米反覆靠穩。泡泡瑪特創新高,半日升近6%。 醫藥、石油、本地地產及收租股造好,藥明生物升逾4%,石藥急升近13%,是半日表現最好兩隻藍籌股。 內銀股偏軟,工行及中行跌1%至近2%。中海外跌近4%,是半日表現最差藍籌股。
Read more澳洲央行維持指標利率在4.1厘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央行說,前景仍不明朗,基礎通脹正在緩和,當務之急是讓通脹回到目標水平,又指貨幣政策仍具限制性。 央行提到,海外前景不確定性仍很大,美國最近宣布的關稅措施影響全球信心,若關稅範圍擴大,影響或會加劇。 央行又說,如果國際形勢對澳洲經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貨幣政策將能夠很好地應對。
Read more日本央行任命經濟學家中村康治為央行新理事,接替4年任期屆滿的加藤毅,中村康治將負責監督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
Read more財新中國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1.2,高於2月的50.8,創4個月新高,連續6個月處於50以上的擴張水平。 出口創約1年最快增速,帶動新訂單持續增長,尤其新出口訂單表現突出,支撐產出加快擴張,製造商因此加快採購,人手亦輕微上升。平均投入成本多個月以來首次回落,帶動產品售價下降。 企業對業務前景保持樂觀,認為新產品推出及促銷都有助刺激未來1年銷售及生產,但企業樂觀度跌穿長期平均水平,部分企業憂慮全球貿易壁壘加劇,不確定性增加。 財新智庫表示,製造業供求持續擴張,出口延續增長,但價格仍受壓。今年首兩個月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符合或略高於市場預期,經濟運行起步平穩,發展勢頭出現回升向好跡象。但當前就業市場仍較低迷,存在通縮壓力,認為國內有效需求仍不足,今年政府將大力提振消費,宏觀政策要更積極有為、靠前發力,帶動經濟持續向好。
Read more中國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報告顯示,3月百城二手住宅均價每平方米13988元人民幣,按月跌幅擴大至0.59%,按年跌7.29%;新建住宅均價每平方米16740元,按月升0.17%,按年升2.63%,受惠優質改善項目入市所帶動。 3月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按月跌0.3%,二線城市跌0.7%,三、四線城市跌0.59%。 報告預計,第2季核心城市成交繼續修復,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有望先行止跌回穩,但不同城市分化情況會持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