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及海岸旅遊項目徵意向書

島嶼及海岸旅遊項目徵意向書

發展局今日邀請市場分別就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以及尖鼻咀及白泥的生態旅遊發展項目提交意向書。有興趣者須於7月2日中午前提交意向書。 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在香港推廣島嶼及海岸旅遊。就此,發展局一直就三個涉及片區開發模式的項目着手進行土地用途和工程規劃方面的工作。 該三個項目分別為發展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作度假及戶外康樂用途;發展長沙、貝澳、水口及石壁為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以及發展尖鼻咀及白泥為生態旅遊節點。 這是政府近年首次推動打造新的旅遊及康樂片區,並着力善用企業參與和市場力量落實安排。三個項目均位於島嶼或近岸地點,周邊屬鄉郊地帶,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和水體。政府可藉這三個項目與私營機構合作,善用有關地點的本土及鄉郊特色,以推廣旅遊康樂的發展。  三個項目各有不同發展規模、特色、目標、時間表和成果。當局期望盡早蒐集市場對個別發展項目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制訂合適發展參數和落實細節,以納入法定圖則和土地招標文件,並期望就有助加快發展的其他落實模式了解市場意見。 當局會考慮從意向書蒐集的意見和建議,適當修訂三個項目的發展參數和要求,其後會參考市場意見,定出招標安排和時間表。 三個項目的簡介會本月14日舉行。

特區救援隊於緬甸成功救出一名生還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救援隊於三月二十九日下午前往緬甸地震災區協助搜救工作,今日(四月二日)成功救出一名生還者。    特區救援隊與中國救援隊在曼德勒進行聯合搜索期間發現一名生還者,合力將其救出,並協助將傷者移離現場送上救護車。    救援隊指揮官趙汝珏說:「我們在到埗後便馬不停蹄展開搜救工作。能夠在地震發生六日後找到生還者,我們感到非常鼓舞和振奮。只要有任何一個機會,我們也不會放棄,繼續盡力進行搜救。」    救援隊會竭盡所能,繼續全力進行搜救行動。

立法會十四題:肝炎的預防和治療

  以下是今日(四月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穎欣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肝炎是香港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估算,本港有數十萬人受到肝炎的影響;肝炎若未能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對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健康及經濟打擊,亦為公營醫療帶來負擔。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二○二四年,在預防肝炎教育方面,政府有否在學校和社區推廣肝臟健康預防教育的計劃;如有,相關開支、舉辦項目的數量,以及參與的學生或社區人士人數分別為何;會否增加本年的有關預算開支;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二○二四年《施政報告》中承諾,推行乙型肝炎篩查以防治肝癌,政府有否制訂相關執行計劃;如有,預算及目標篩查人數為何;會否優先為高危人士進行篩查,以及引入基層醫療網絡及公私營合作模式,擴大相關篩查能力,例如為高風險人群進行肝癌血液監測;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是否知悉,過去五年,每年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確診肝硬化的新症數目,以及持續在醫管局轄下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的肝硬化患者人數分別為何;   (四)是否知悉,過去五年,每年在公立醫院內進行的食道胃十二指腸內視鏡檢查中,屬於肝硬化及肝癌的個案宗數分別為何;相關數據是否反映香港的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病趨勢;政府有否根據相關數據調整其防治策略;及   (五)為了讓患者有更多治療的選擇,以及有效分流公立醫院的壓力,政府會否考慮利用公私營合作或擴大「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以風險為本的原則,安排低風險患者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肝炎是描述肝臟發炎受損的現象,可分急性或慢性疾病,嚴重情況會引發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最主要肝炎病因,當中在香港,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引致各樣肝病包括肝癌的最主要風險因素。政府十分關注肝炎及肝癌的預防及治療工作。其中,政府在二○一八年成立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督導委員會(督導委員會),就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整體政策、具體策略和資源運用提供意見。督導委員會於二○二○年十月訂立了《2020–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其中的各項新增措施已全面落實推展。     為預防乙肝病毒母嬰傳播引發慢性乙肝,政府已採取多項有效免費措施,包括︰ ...

衞生署接獲一氧化碳中毒個案 提醒市民使用氣體熱水爐時注意通風

  因應接獲醫院管理局通報一宗一氧化碳中毒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及機電工程署(機電署)今日(四月二日)呼籲市民採取措施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個案涉及一名二十九歲女病人,她於三月三十一日在家洗澡後失去知覺,其家人隨即報警。她被送往仁濟醫院,再轉送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接受治療,其後已經出院。   機電署在接報後隨即派員到場調查。經檢查後,現場並未發生煤氣洩漏,涉事氣體熱水爐為在二○○三年住宅式氣體用具批准計劃生效前安裝的型號,故未附有「GU」標誌。調查發現涉事熱水爐排氣管道出現嚴重鏽蝕,相信是導致意外發生的原因。機電署人員已撿取涉事熱水爐作進一步調查。   一氧化碳為一種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它是因不完全燃燒含碳燃料(例如木材、天然氣和汽油)而產生的副產品。曝露於低濃度一氧化碳的人士可能出現頭暈、頭痛、疲倦和噁心等症狀;而曝露於高濃度一氧化碳的人士則可能出現視覺受損、協調紊亂、失去知覺和腦部受損等症狀,甚至死亡。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使用氣體熱水爐時,須確保室內有良好的通風。市民如懷疑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症狀,應立即求醫。    機電署亦提醒市民以下事項:   住戶應購買及使用已獲得機電署批准並附有「GU」標誌的氣體熱水爐。如氣體熱水爐是於二○○三年住宅式氣體用具批准計劃生效前安裝,住戶應妥善保養該氣體熱水爐,並考慮更換成附有「GU」標誌的氣體熱水爐; 住戶應每18個月安排註冊氣體工程承辦商為其氣體熱水爐進行安全檢查,如對氣體熱水爐的狀況有懷疑,請隨時向註冊氣體供應公司查詢; 若發現氣體熱水爐的狀況有異(如外殼出現鏽蝕或損毀)或出現氣體洩漏的跡象,住戶應立即停用該氣體熱水爐,並馬上通知註冊氣體供應公司或有關代理商派員檢查或維修;及 使用氣體用具時,包括氣體熱水爐及氣體煮食爐,必須保持室內通風,例如應開動抽氣扇及不應關閉所有門窗。

富衛香港攜夥伴開展精神健康社區支援項目「Talk2Me朋輩支援大使培訓證書計劃」 及 「JA SparktheDream同『理』• 理財工作坊」

富衛香港攜夥伴開展精神健康社區支援項目「Talk2Me朋輩支援大使培訓證書計劃」 及 「JA SparktheDream同『理』• 理財工作坊」

香港2025年4月2日 /美通社/ -- 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是其中一個廣受關注的社會議題。富衛香港(「富衛」)聯同兩個非牟利的社區關愛夥伴—啟勵扶青會及青年成就香港部,推動精神健康教育及支援,合作舉辦「Talk2Me朋輩支援大使培訓證書計劃」及「JA SparktheDream同『理』• 理財工作坊」,旨在提升香港中小學生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和推廣「朋輩互撐」文化,讓他們獲得適切關懷與支援。 富衛香港攜夥伴開展精神健康社區支援項目,提升香港中小學生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和推廣「朋輩互撐」文化。 青少年面對精神健康危機感無助  啟勵扶青會最新《青年精神健康狀況調查》於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期間,訪問了1,273名年齡介乎13至18歲的香港中學生。調查發現,青少年在精神健康和情緒管理方面正面臨重大挑戰。主要問題包括: 壓力及情緒超負荷: 23%受訪學生表示,他們正承受壓力及情緒困擾,當中女學生感壓力及情緒的比例比男學生多5% 缺乏自信: 接近22%受訪學生認為自己甚麼都做不好,而且「對比喜歡的,對自己不喜歡的地方更多」,另有63%的受訪學生表示對未來沒有期望 求助無門: 高達32%受訪學生表示,在感到沮喪或不知所措時,未能找到合適的求助渠道 缺乏朋輩支援﹕約25%受訪學生表示沒有朋友或值得信賴的朋輩 這些數據反映,當青少年面對精神健康挑戰時,往往容易感到孤立無援,凸顯了加強青少年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的迫切性。 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市務及數碼總監謝振國表示:「富衛一直通過支持各種富意義的項目致力關懷社區,並鼓勵大眾主動關注及保障自身精神健康。青少年作為社會的未來,富衛希望他們能開心成長,活出生活熱誠,因此我們與啟勵扶青會及青年成就香港部合作,資助推出精神健康相關課程及工作坊,教導中小學生如何有效應對壓力,建立正向思維並學習朋輩支援技巧。正如富衛亦在產品及服務加入精神健康保障元素,幫助大眾及早察覺問題,並於治療及康復上提供專業及適切的支援服務。」 富衛與社區關愛夥伴推動精神健康教育 供近1,000名學生及100位義工參與 富衛聯同啟勵扶青會舉辦「Talk2Me朋輩支援大使培訓證書計劃」,透過十小時的課程,教導中學生認識及照顧自己、學習如何應對精神健康、壓力等挑戰,以及朋輩支援技巧。在過去一年,約80名中學生已成功獲取培訓證書,富衛義工亦參與其中,擔任友師與學生共同設計社區計劃以支援有需要的同學。富衛去年亦參與由啟勵扶青會主辦的Weez ...

Vantage Markets將參加iFX Expo LATAM 2025

Vantage Markets將參加iFX Expo LATAM 2025

瓦努阿圖維拉港2025年4月2日 /美通社/ -- Vantage Markets宣佈將參加iFX Expo LATAM 2025。這是一場在墨西哥城舉辦的金融領域領先的B2B行業盛會。作為一家多元資產差價合約 (CFD) 經紀商,Vantage Markets將與行業專業人士交流,探討全球市場趨勢和技術創新。 Vantage Markets to Participate in iFX Expo LATAM 2025 隨著拉丁美洲外匯及交易市場的迅速發展,iFX ...

學童以電子屏幕產品娛樂比率上升

學童以電子屏幕產品娛樂比率上升

衞生署發表《學生健康服務2023至24學年周年健康報告》。報告指,小學生超重情況有所改善,但學童花兩小時或以上使用互聯網或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的比率則上升,情況令人關注。 2023至24學年,約257,000名小學生和約173,000名中學生在該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周年健康檢查,包括生長監測、體格檢查、視力、聽力及脊柱側彎篩查、有關健康行為和心理社交健康的評估、個人健康輔導、健康教育和疫苗補種。 檢查結果顯示,學生體重問題及飲食模式仍然欠佳。小學生超重,包括肥胖的普遍率由2022至23學年的19.5%下降至2023至24學年的16.4%,是自2014至15學年的新低,惟中學生超重的普遍率則維持20%的高水平。94.4%學生表示自己體能活動水平不足,即沒有每天進行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約89.9%學生表示每天進食水果和蔬菜量不足。  不適當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情況也不容忽視,衞生署建議限制6至12歲兒童每天花少於兩小時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健康評估所得資料顯示,43.3%小學生表示,在一般上課日花兩小時或以上使用互聯網或電子屏幕產品,包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視頻遊戲和電視作娛樂用途,較新冠疫情前約30%為高;中學生的相關比例更高達80.9%。   衞生署表示,除提醒學生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適當時間,部門已設立健康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網頁,協助家長及教師處理相關問題。   香港學生視力狀況也不理想。小一學生佩戴眼鏡比例為14.3%,與上一學年相若,但仍高於新冠疫情前的11%。高年級學生佩戴眼鏡比例較高,小六學生佩戴眼鏡比例高達53.8%。2023至24學年進行視力測試的中小學生,18.5%因未能通過初步視力測試、其他眼睛或視力問題而需接受學生健康服務或私家視光師進一步評估。   心理社交健康方面,分別有94.3%、92.4%學生表示家庭生活、學校生活愉快或非常愉快,然而個別學生有心理社交問題。2023至24學年分別有2.2%和1%學生表示在過去12個月曾計劃或試圖自殺,比例較上一學年回落,與2018至19學年相若。 衞生署表示,部門專業人員已即時為有關學生進行風險評估並提供支援或轉介作進一步評估和治理。年內有1.4%學生到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周年健康檢查服務後獲轉介至臨床心理學家或其他機構,接受進一步評估及處理心理及行為問題。   市民可瀏覽衞生署@DH流動應用程式和該署社交帳號以了解更多有關健康生活的資訊。

修訂成文法則過時用語

修訂成文法則過時用語

政府本月16日向立法會提交《2025年成文法(雜項規定)條例草案》,對多項成文法則作出雜項修訂。律政司表示,建議的修訂多屬輕微、技術性且無爭議,惟對更新或改善相關法例大有幫助。 法案修改多項成文法則中包括「官方」、「總督」、「國務大臣」、「女皇陛下」,以及有關英國法例、「海外」或「境外」、「國家」和「國家或地區」等的提述,也更新或修訂部分條例或附屬法例中的文本、提述、用語等。 法案也廢除若干不合時宜的成文法則或當中的條文或提述,並對部分成文法則作出輕微或屬技術性質的雜項修訂。 有關政策局或獨立機構按需要諮詢的持份者對相關立法建議並無異議。律政司今年2月向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委員發出資料文件,簡介納入有關的主要立法建議。 法案明日刊憲。

律政司公布合資格申請保全措施的機構及常設辦事處

  律政司今日(四月二日)公布獲確認符合《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安排》)第二條第一款資格的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及常設辦事處的更新名單。更新名單於二○二五年四月二日生效,列載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香港海事仲裁協會 *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 *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 *上海國際仲裁(香港)中心 *亞太國際仲裁院香港仲裁中心 *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香港仲裁中心 *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亞洲事務辦公室     根據律政司與最高人民法院於二○一九年四月二日簽署的《安排》,香港作為仲裁地時,在由合資格並經指定的仲裁機構管理的仲裁程序中,當事人可以向內地有關法院申請保全措施。   成為符合《安排》第二條第一款資格的指定機構或者常設辦事處的有效期為自指定當日起兩年,至二○二七年四月一日止,期滿後可再次提交申請。     律政司可視乎情況及運作上的考慮,不時更新名單或考慮日後申請。      有關詳情,請瀏覽律政司網頁。

發展局邀請市場就三個島嶼及海岸旅遊項目提交意向書

  ​發展局今日(四月二日)邀請市場在三個月內分別就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以及尖鼻咀及白泥的生態旅遊發展項目提交意向書。      行政長官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在香港推廣島嶼及海岸旅遊。除了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牽頭推行的其他措施之外,發展局亦一直就三個涉及「片區開發」模式的項目着手進行土地用途及工程規劃方面的工作。該三個項目分別是發展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作度假及戶外康樂用途;發展長沙、貝澳、水口及石壁為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以及發展尖鼻咀及白泥為生態旅遊節點。   這是政府近年首次推動打造新的旅遊及康樂「片區」,並着力善用企業參與和市場力量落實安排。三個項目均位於島嶼或近岸地點,周邊屬鄉郊地帶,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及水體。政府可藉這三個項目,與私營機構合作,善用有關地點的本土及鄉郊特色,以推廣旅遊康樂的發展。      發展局發言人說:「我們這次邀請各界就這三個項目提交意向書,都在展開任何法定規劃程序前。此舉顯示政府有誠意在敲定最終發展要求前,聽取並收集市場的意見。我們相信,這方式有助確保最終予以落實的發展計劃更能貼近市場的興趣及考量。」      三個項目各有不同的定位及內容,可兼顧市場上不同的興趣:    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   該用地為鄉郊離島上的靜謐海灣,擁有豐富的旅遊及康樂資源,尤其設有一個偌大的人工湖,又鄰近市區,令該用地適宜作毗臨湖畔、背靠山嶺的高端度假村,並附設世界級遊艇停泊處及低密度名貴宅第。此項目的推展既有助推廣遊艇旅遊,亦對在香港發展跳島遊有所裨益。在是次邀請提交意向書的活動中,我們將諮詢市場如何善用該幅用地,包括將上述元素適當地融入項目的整體發展,並與該區其他的旅遊景點產生協同效應。在落實項目方面,我們建議採用單一發展商模式。換言之,佔地約25公頃的用地將透過公開招標出售予單一發展商或財團。這種方法有助整個發展項目的設計更加協調和全面,並借助市場力量加快提供所需的基礎設施,同時讓日後的發展商在土地用途分配方面享有高度靈活性。    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   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項目旨在善用大嶼山南岸的豐富自然生態、文化及歷史資源。該項目在長沙、貝澳、水口及石壁提供各式各樣的康樂及生態旅遊設施,務求將南大嶼締造為獨一無二的休閒及康樂勝地,為市民及遊客帶來更豐盛的體驗。在項目推展上,發展商或財團可以以整個「片區」模式開發或選取發展個別或多個生態與康樂設施。這種做法不僅能提高項目推展的靈活性,還能加快生態康樂走廊的建設進度。    尖鼻咀及白泥生態旅遊節點   在二○二四年就流浮山地區概括土地用途概念圖進行的公眾參與活動中,有關在尖鼻咀及白泥發展為兩個生態旅遊節點的建議獲得普遍支持,前者將定位為「主題活動節點」,後者則定位為「寧靜景觀節點」。是次邀請提交意向書的工作旨在蒐集市場就政府根據公眾參與活動就這兩個節點制定更為周詳發展參數的建議。在落實項目方面,由於兩個生態旅遊節點的面積頗大(尖鼻咀87公頃及白泥33公頃),未來的發展商可發展及營運尖鼻咀生態旅遊節點的全部或部分、白泥生態旅遊節點的全部或部分,或兩個生態旅遊節點的全部或部分。換言之,可多於一個發展商參與有關項目。   發言人補充說:「這三個項目各有不同的發展規模、特色、目標、時間表及成果(主要參數撮錄於附件)。我們希望透過這三份邀請提交意向書,盡早蒐集市場對個別發展項目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制訂合適的發展參數及落實細節,以納入法定圖則和土地招標文件。」   「我們亦希望了解市場上對於有助加快發展的其他落實模式的意見。以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為例,我們建議在大致完成法定規劃程序後,隨即展開土地招標程序,我們亦會為中標者提供協助,推進中標者完成餘下的法定程序。此模式容許中標者在餘下的法定程序仍在進行的同時,開展詳細設計及其他準備工作。」   邀請提交意向書的文件已上載下述網站: ...

​香港海關搗破毒品分銷中心並檢獲「太空油毒品」及多種懷疑毒品(附圖)

​香港海關搗破毒品分銷中心並檢獲「太空油毒品」及多種懷疑毒品(附圖)

  香港海關昨日(四月一日)在黃大仙搗破一個懷疑毒品分銷中心,檢獲多種懷疑毒品包括「太空油毒品」、一批電子煙裝置和懷疑毒品包裝工具,估計市值共約七百萬元。兩名懷疑涉案男子被捕。       海關人員昨日在黃大仙一帶進行反毒品行動時,截查一名十九歲男子,並在其手持的行李箱內搜出約一點一公斤懷疑霹靂可卡因、約一公斤懷疑可卡因、一千五百粒懷疑搖頭丸、約一百克懷疑搖頭丸粉末,以及一百零二支懷疑含有大麻油的電子煙裝置,遂把他拘捕。其後,海關人員押解該名男子到他於附近居住的公共屋邨單位進行搜查,並在單位內再檢獲一百二十九粒懷疑「太空油毒品」煙彈、約五公斤懷疑可卡因、約二百克懷疑霹靂可卡因、八十支電子煙裝置和一批懷疑毒品包裝工具,並把單位內另外一名五十四歲男子拘捕。       案件仍在調查中。       海關會繼續加強執法,嚴厲打擊販運「太空油毒品」。如發現有公屋單位涉及販毒罪行,海關會在法庭審結案件後通知房屋署跟進。       根據《危險藥物條例》,販運危險藥物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五百萬元及終身監禁。       市民可致電海關二十四小時熱線182 8080,或透過舉報罪案專用電郵帳戶(crimereport@customs.gov.hk)或網上表格(eform.cefs.gov.hk/form/ced002)舉報懷疑販毒活動。  

立法會十八題:減低長者遇上非故意損傷的風險

  以下是今日(四月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周文港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在二○一五年發布的《香港加強預防非故意損傷的行動計劃書》(《行動計劃書》顯示,二○一三年因非故意損傷(俗稱「意外」)而引起的死亡數目佔登記死亡數目的44.8%,而有關損傷亦可導致早逝。有意見認為,政府有必要加強65歲及以上長者(尤其是獨居長者)的居家安全,以減低長者遇上非故意損傷的風險。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除了衞生署在二○一○年和二○二一年先後發布的《二零零八年意外損傷統計調查》及《二零一八年非故意損傷統計調查報告書》(《2018年報告》)外,過去五年,政府有否透過(i)「999」緊急熱線、(ii)急症室求診數目,以及(iii)由商業或非商業機構提供的緊急召援系統(例如平安鐘)等渠道,收集有關長者的非故意損傷的數據;如有,詳情為何(包括有多少名長者因在家中(a)跌倒、(b)扭傷,以及(c)撞傷等原因而經(i)至(iii)的渠道求助,以及該等數目分別所佔的百分比);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行動計劃書》合共建議了16項具體行動,過去10年,當局就每一項具體行動的落實情況為何; (三)鑑於有意見認為,持續的非故意損傷監測才能反映不同時期的情況,因應本港高齡化人口趨勢,當局有否考慮改變目前每10年才進行一次調查的情況,並以《2018年報告》為基礎,盡快委託研究機構展開新一輪調查,以收集最新長者非故意損傷的模式和趨勢(尤其是涉及家居意外的趨勢),以便當局制訂相關的預防措施及適當投放資源,更好保障長者的人身安全及福祉;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四)會否考慮主動為所有獨居長者的公共租住房屋單位(特別是樓齡較高的單位)加裝樂齡設施(例如在浴室加裝扶手及鋪設防滑地磚等),以及仿效新加坡推出資助計劃,為包括居者有其屋計劃在內的資助出售房屋業主提供津貼以在家中安裝樂齡設施,從而減低長者遇上家居意外的風險,為香港邁向高齡化社會作更好的準備;如會,詳情(包括有否評估涉及的開支)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自二○○八年起推行防控非傳染病的策略框架,並成立防控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督導委員會),督導預防及控制非傳染病工作。督導委員會轄下成立了三個工作小組,就特定的優先行動範疇提出建議,當中包括於二○一二年成立的損傷工作小組。該工作小組於二○一五年制訂了《香港加強預防非故意損傷的行動計劃書》(行動計劃書),以減少「非故意損傷」。因應世界衞生組織相關建議的更新,政府將繼續審視《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訂立的防控非傳染病目標,並制訂二○二五年後的防控策略。   就周文港議員的提問,經諮詢衞生署和房屋局後,現回覆如下: (一)、(二)及(三)衞生署於二○一五年公布行動計劃書。根據行動計劃書的資料顯示,二○一三年香港因損傷而死亡的登記數字佔總死亡數字4.3%,而當中因「非故意損傷」(俗稱意外)而引起的死亡數目佔登記整體損傷死亡數目的44.8%。換言之,「非故意損傷」佔登記整體總死亡數字1.9%。   自行動計劃書推出以來,衞生署聯同政府其他政策局和部門,以及社會夥伴就四個優先範疇(即跌倒、運動損傷、跌倒以外的家居損傷及淹溺)分階段實施計劃書內的所有具體行動。具體行動包括加強損傷監測、提高公眾意識,以及增強公眾在損傷預防方面作出知情選擇的能力,以減輕香港的損傷負擔。為提高大眾對預防傷害的認識,衞生署採用貫穿人生歷程的介入措施,涵蓋從幼兒期至老年的不同生命階段,推出一系列針對各年齡層的健康促進計劃,並透過海報、宣傳單張、網站、社交媒體等不同渠道,發布預防損傷的相關資訊,包括推出名為《家居用具安全指南》的電子手冊,介紹使用家居用品時需要注意的安全措施,製作與運動損傷相關的資訊,並向公眾宣傳預防淹溺的信息等。   另外,針對長者發生「非故意損傷」的風險,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進行的相關工作包括︰ (1)派出外展分隊每年會為全港安老院舍進行綜合評估,當中包括評估每間院舍長者跌倒的風險,並制訂切合其需要的預防跌倒計劃; (2)於長者健康中心、社區中心和安老院舍舉辦以預防損傷為題的健康講座。講座由跨界別專業醫護團隊策劃,成員包括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專門為在社區和安老院舍居住的長者及其照顧者而設;以及 (3)透過「社區護老者能力提升計劃」,與社福機構、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合作,訓練義工到長者家中探訪,識別跌倒風險高的長者及評估環境風險因素,並提供環境改善建議,以減低居住於社區的長者跌倒風險。高風險長者會被轉介至長者健康服務的職業治療師跟進。   衞生署將繼續檢視及加強損傷監察及公眾教育工作。   與此同時,地區康健中心/站亦致力透過健康教育推廣預防跌倒意識及預防骨質疏鬆症和骨質疏鬆性骨折措施,包括宣導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負重運動、預防跌倒及健康生活習慣。針對高風險長者,地區康健中心/站會按個人需要提供增強肌肉力量和平衡訓練,並就行動輔助器及裝置、家居安全及改裝家居提供建議。此外,地區康健中心/站會與地區組織和醫療服務提供者合作,為有興趣或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骨質疏鬆症資訊或作出轉介。   就損傷監察方面,衞生署除了每十年進行全港性損傷統計調查外,亦每年收集、分析及於衞生署網站公布死亡率及出院統計數字,讓相關持份者了解本港居民有關「非故意損傷」的情況。過去三年「非故意損傷」登記死亡人數及「非故意損傷」住院病人出院(含死亡)人數的佔比如下: ...

Page 4 of 2675 1 3 4 5 2,675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