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恒指季檢大家最常討論的話題都是,瑞聲(2018)究竟何時會被剔出,這個話題於恒指公司決定增加恒指成份股數目時曾經淡了好一陣子,當時市場都認為恒指增加股份數目,門檻自然會降低,瑞聲繼續留在藍籌的可能性當然較高。

股價走勢來看,瑞聲自染藍以後一直走下坡,似乎染藍後就是不幸的開始,而今年整個手機行業都仍然是被看低一線,不光是瑞聲,連較上游的ASM太平洋都被剔出科指,反映瑞聲並非單一受害者。

從手機行業來看,今年首季全球手機出貨量按年跌9%至3.14億台,主要因為供應鏈阻礙仍然存在,而內地在經濟走弱加上封控持續的影響下,出貨量及未來需求都被看淡,早前日經報道,小米、Oppo及Vivo等下調兩成訂單,主要還是因為看到需求未會在短期內轉強,加上現時手機更換週期亦有延長,即使生產了也未必可以好價錢出售,乾脆就減少訂單,確保不用以高價搶購芯片以後,還要割價才能清庫存。

對於瑞聲來說,客戶訂單還受芯片供應影響,假如客戶搶不了芯片,自然也不會向瑞聲訂購更多的鏡頭、聲學部件,即使公司有多好的準備,都難以應對這些額外的因素,而從業績已經看出其實瑞聲一直有努力求存,就是產品組合改變,不惜犧牲毛利率,靠短痛達成長遠增長前景。

瑞聲近年積極向其他市場拓展,包括車載市場,並於去年成立了獨立的事業部,以向車載領域產品擴張,為客戶提供跨聲學、光學、電磁傳動的具有協同性的產品,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的市場需求。在電動車需求強勁帶動下,估計將帶來一定成果,而瑞聲已經與傳統造車廠以及新能源汽車品牌合作,共同開發應用於客戶未來車型的產品,集團同時已經鎖定數個車載聲學產品項目,並將在2022年開始量產。

瑞聲一直以來都以執行能力見稱,要成為蘋果早期的供應商並不容易,有部分一度被納入供應鏈的企業,不用多久就會因為質量問題未能繼續下去,也有一些僅成為了某一兩代產品的供應商就無以為繼,在瑞聲的往績來看,要於汽車行業佔一席位筆者是從沒懷疑,而這方面的增長機遇是十分值得期待, 以Tesla的電動車為例,當中就使用了為數極多的鏡頭、智能零部件,這些都是公司增長的重大機遇,畢竟手機可放的鏡頭也是有限數目,汽車這類大型應用可助公司向更大市場發展。

另一個有趣的發展是AR/VR市場,瑞聲在業績中指出,集團已經與一家全球領先的VR製造商合作,並向其提供用於VR的觸控馬達產品,將繼續積極與全球頭部的VR製造商接觸,並開發適用於AR/VR市場的新產品。其實這個市場大家討論已久,但一直未有十分大型的應用,即使開始有零售層面的產品推出,但討論度還是不算太高,主要因為市場仍未出現真正的旗艦「爆款」,假如市場出現消費者無可抵抗的好產品,需求自然會跟隨而來,而瑞聲現時積極研究層面,實在是值得令人期待。

一家企業的好壞不應該是基於它是否某指數的一份子,估值處低位時更是投資具發展潛力企業的好時候。

撰文:林頓

筆者無持有以上提及的股份,投資涉風險,每位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