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兵咸永道預測今年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將下降6%
羅兵咸永道預計本港零售業從第四季開始將逐步改善,2024年零售總額將下跌6%,至3,830億港元。該行指出,過去幾年,與其他市場相比,香港零售業務的經營成本特別高昂。香港特區政府應提供補貼,幫助零售商克服挑戰。較低的營運成本有助提升香港零售業的競爭力。在零售市道低迷的情況下,香港商舖租金減免是真正能夠幫助零售行業和改善營商環境的必要舉措。
羅兵咸永道預計本港零售業從第四季開始將逐步改善,2024年零售總額將下跌6%,至3,830億港元。該行指出,過去幾年,與其他市場相比,香港零售業務的經營成本特別高昂。香港特區政府應提供補貼,幫助零售商克服挑戰。較低的營運成本有助提升香港零售業的競爭力。在零售市道低迷的情況下,香港商舖租金減免是真正能夠幫助零售行業和改善營商環境的必要舉措。
政府統計處公布,9月零售額臨時估計為281億元,按年微升0.2%,遜於市場預期增長1.7%;銷貨量按年更跌1.5%。政府發言人表示,本地疫情大致穩定、勞工市場情況改善及消費券計劃在短期內繼續支持消費需求,但金融狀況收緊將更大程度抵消這些正面影響。 市場早前預期新一輪消費券可大幅帶動零售銷售表現,不過由於9月份市況波動,導致消費表現呆滯,不過值得留意的是網上銷售保持強勁增長,銷售價值臨時估計為29億元,按年升27.5%,佔總銷售10.2%。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透露,9月份本港零售額持平反映市道呆滯,即使汽車及未分類耐用消費品銷售理想,但主要是基於有汽車及手機新型號推出,留意到部分民生消費如百貨公司、衣服和家具等,生意持續下滑,顯示整體市況仍然疲弱。 她續指,10月政府派發第二期電子消費券對零售業影響正面,其中發放消費券的首周,九成零售商透露,生意按周有單位數至四成增長;升幅較顯著的類別是百貨公司、家品及家具,生意錄得一倍增長。
香港2月零售額按年跌14.6%,遠差過預期,結束連續12個月上升趨勢。統計處數據顯示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52億元,按年跌14.6%,遠遜於市場預期跌7.7%,1月修訂估計按年升4%。扣除價格變動後,2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跌17.6%。1月修訂估計按年上升1.5%。 政府發言人表示,由於本地疫情急劇惡化及防疫措施因而進一步收緊,令市面人流驟減及消費氣氛轉弱,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在2月按年大幅下跌。 展望未來,發言人指出,雖然近期本地疫情有緩和跡象,但零售業在短期內仍將繼續面對顯著壓力。政府已推出多項紓困措施,旨在保住經濟元氣,並為日後疫情減退後經濟能迅速復甦鋪路。即將在4月發放的新一輪電子消費券亦應會對零售業提供一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