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財赤料約1000億元 陳茂波稱未來會著重削減開支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初步估計,今個財政年度綜合赤字在1000億元左右,赤字高過之前預期的481億元。 #陳茂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初步估計,今個財政年度綜合赤字在1000億元左右,赤字高過之前預期的481億元。 #陳茂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美國聯儲局官員近月言論,令市場對美國息率開始回落期望再度升溫,但在種種變數下,要小心評估息率下調的時間及幅度,對資產市場壓力及對本地投資氣氛的影響。
正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德訪問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對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政府公布,他之前每天進行的快測均呈陰性。陳茂波原定今日結束訪問行程並啓程回港。他會取消餘下的訪問活動,並會在利雅德稍再停留,爭取盡早符合健康規定回港。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指於經濟低迷的環境下,可以預期政府的收入將不如預期,但開支卻有所上升,在此情況下,本年度的財政狀況將較預期差。估計2022至23財政年度將會錄得超過1,000億元赤字,遠高於今年初預算案所估算的563億元。如是者,這將會是歷來第二高的財政赤字,僅次於前年2,325億元赤字的歷史紀錄,亦意味政府的財政儲備或會進一步降至8,000億元的邊緣。倘若不計算今年將發行的綠色債券所得的350億元,則上述赤字情況將更為嚴重。 他指出,今年以來,疫情打擊經濟的同時,環球央行大力收緊貨幣政策,嚴重削弱了外圍經濟動力,也影響本地經濟狀況。有見經濟表現較預期疲弱,港府已兩度調低了對今年本港經濟增長的預測。在出口、私人消費及固定投資都比預期差,經營環境困難的情況下,今個財政年度的利得稅及薪俸稅稅收將較年初時的估算為低。印花稅方面,今年四至八月份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的1,170億元,較去年同期少26%;而今年度首四個月的住宅樓宇成交量亦減少三成七。股票和樓市疲弱,或令今年的印花稅收入比預期少約三分之一。 他續指,樓市疲弱,今年度首五個月的地價收入為172億元,與全年度的預算收入1,200億元相距甚遠。過去的經驗顯示,在樓價下調的時候,地價的調整幅度會更大,四月份便曾有住宅地皮流標。經濟疲弱之時,市場對商業用地的需求亦較弱。與此同時,發展商補地價商討的意欲亦明顯減弱,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土地收入。展望未來數季的經濟環境仍然嚴峻,十月一日發放的第二期消費券,將為消費市道注入超過150億元的消費力,發揮提振作用及乘數效應。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指受到本地疫情反覆、金融狀況趨緊及外圍環境轉差等多項因素影響,近期樓市稍有調整,截至今年7月,住宅樓價比2021年9月高位回落逾5%,今年首八個月的成交量較去年同期下跌近四成。 連同港股市況偏弱,這些都會遏抑市民消費意欲及影響經濟氣氛。即使失業率逐步回落,不少行業和企業的經營情況仍面對著頗大壓力,對於今年中秋節的生意額未敢抱持太高的期望。在這片氣氛下,他期待消費券能帶來階段性的經濟提振作用。第二期的消費券將於十月一日發放,屆時將為市場注入超過150億元的消費力,希望能為零售餐飲市道,帶來另一輪的支持。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見記者時指,聯儲局今年第4度加息,合共幅度2.25厘,金管局亦將貼現窗利率上調。他指出今次聯儲局加息75點子,幅度與上次一樣,符市場預期,不過於個半月內加息1.5厘是41年來首次。 他指出,美國通賬持續加劇,聯儲聯需要透過加息及縮表壓抑通賬,至於如何避免市場衰退則仍是關注焦點,認為美國經濟動力減弱將影響資產價格,而基本面較弱的經濟體將承受較大壓力。他認為大部分先進經濟體如歐洲同樣面對高通賬問題,因此主要央行加快收緊貨幣政策,不過持續加息不利經濟復甦,加上烏克蘭局勢令全球經濟前景明顯惡化,強調會密切留意外圍經濟情況。 他相信外圍環境轉差將在今年餘下時間拖累香港出口表現,不過內地經濟進一步改善,能否完全抵銷先進經濟體經濟轉弱所帶來的影響,目前仍未完全確定,相信要看外圍經濟惡劣得多快、以及加息速度如何而定。 在企業層面,他認為疫情已對業務造成打擊,加上供應鏈未完全暢通,加息意味資金成本會上升,令經營更困難。他續指,金融狀況趨緊、資產價格波動甚至調整,均會影響本地消費情緒、投資信心,不過香港基本面穩健,儲政儲備豐厚、外儲龐大,料可應對衝擊。他強調香港的金融體系成熟穩健,可處理資金進出,即使美國大力度收緊貨幣政策,香港金融市場仍運作暢順有序,無出現混亂。 至於加息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他預期下半年外圍經濟環境會轉差,並影響到內地對先進經濟體的出口,香港的出口亦自然受影響。而推動香港經濟的三頭馬車是出口、消費、投資,假如疫情受控加息8月消費券推出,估計將為消費帶來一定提振作用,參考去年下半年的經驗,倘疫情受控、市民出來消費、社會活動回復正常,經濟恢復的動力也會較大,他預期下半年經濟表現在疫情平穩時估計會好過上半年,不過全年計算的話,政府經濟顧問正留意經濟數據及評估經濟前景,無可避免全年經濟增長或會略為向下調整,評估完後約8月中會同大家公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指過去一個多月本港疫情反彈,但在精準防疫的大原則下,大部分社會及經濟活動仍謹慎有序地進行。他認為本港就業市場近期稍有改善,4至6月份失業率為4.7%,比2至4月份的今年高位低了0.7個百分點。整體通脹情況仍大致溫和,6月份基本綜合消費物價通脹率為1.8%。不過,環球以至內地經濟疲弱,本周將公布的本港最新出口數字並不樂觀。整體經濟而言,年初受疫情影響,第一季經濟按年負增長4%。下月初發表的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預估數字,即使可望稍有改善,但情況亦難言理想。 展望下半年,他認為經濟復蘇的步伐和力度仍存在相當挑戰。其中一個主要負面因素是預期美國聯儲局以至多家主要央行將大幅加息,憂慮其對全球經濟和資金流造成的影響。以美國為例,今年來通脹持續加劇,6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達到9.1%,創41年來新高。為了壓抑通脹,聯儲局今年來已三度加息,累計幅度1.5厘,市場目前普遍預期本周的議息會議將再加息0.75厘。如此今年來的累積加息幅度將達到2.25厘,這勢將進一步掀動資金流向及資產價格變化,亦可能造成金融市場波動。持續加息不利於經濟恢復,美國如何一方面壓抑通脹,另一方面避免經濟陷入衰退,值得關注。他續指,美國進一步加息,亦無可避免會影響到香港市場的資金流和資產價格變化。最顯而易見的是在聯繫匯率機制下,美息上升、港息仍相對低而所觸發的套息活動,再加上近月本地市場對港元需求偏弱,港匯自5月以來多次觸發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按機制買入港元賣出美元。隨著弱方兌換保證被觸發,資金流出港元體系,這就是我們經常在新聞中聽到的所謂「資金外流」。單看字面,資金外流也許是對一個市場沒信心的現象,但由於市場一般只會選擇就匯率相對穩定的貨幣進行套 截至7月22日,金管局共承接了逾1700億港元沽盤、釋出等值美元,銀行體系結餘相應下降至約1650億港元。他強調根據聯匯制度有關操作,隨著弱方兌換保證被觸發,資金流出港元體系,利率自動調節機制會發揮作用,港元拆息會逐步上升,抵銷套息交易的誘因,減低資金從港元市場流出,最終令港元穩定於7.75至7.85的區間內,所謂的「資金外流」情況便會緩和。 他再次重申,本港公共財政穩健強韌、金融風險監測機制適切有力,並多年來在金融及銀行體系建立了強大的緩衝和抗震能力,香港外匯儲備規模龐大(高達4,400多億美元),相當於港元貨幣基礎約1.7倍,金融和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銀行經營穩健、資產質素優良,這些都是維護聯繫匯率制度的堅實底氣所在。樓市方面,過去幾個月本港樓價雖有輕微回調,但仍大致保持平穩。雖然本港私人住宅物業過半數已沒有按揭貸款,但當香港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供樓人士的按揭還款負擔難免增加,市民在置業或作其他投資決定時,還是以審慎策略為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司長隨筆,新一屆政府問責團隊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監誓下正式宣誓就任。習主席在慶典上的講話,滿懷對香港的深情厚意,鞏固了各界對「一國兩制」的堅定信心;指明了香港的發展方向,而他的殷切期望,也是民心所盼,定必克盡己任、團結合力,務求「力之所致,效果必現」。 他指出,「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優越的營商環境。習主席的講話明確、清晰而堅定的表述了,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中心、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 過去不少投資者、跨國企業和專業人士,因為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運作、普通法制度、自由開放的優良營商環境和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監管制度,而一直以香港為基地,進軍內地和亞洲區內的市場。習主席的講話,明確肯定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必須堅持其長期實踐,毋須改變。不少工商界和專業人士都認為,這為他們對香港未來發展以至加大投資,打下了強心針,並提供了最佳保證。 他認為信心是基石、市場是力量。 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例,它是投資者、企業、資金和人才的匯聚點。支撐金融中心發展的是信心、市場和國際規則銜接的運作。中央鞏固了各界對香港的信心,國家有龐大的市場和持續穩定的增長、「兩制」安排確保了香港連通國際的優勢。可以肯定地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至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只會愈來愈重要。國際一流的籌融資平台、互聯互通的制度特色、防火牆、試驗田等獨特功能,讓香港不同的金融環節的未來發展更豐富、更深化。不管是人民幣國際化、中概股回流、綠色可持續金融、債券市場以至資產管理業,都會因而受惠。當然,同時也必須有底線思維,繼續築固金融安全,唯有同時妥善兼顧發展和安全,才能穩步向前的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指首階段5000元的消費券已於上周開始發放。市面的消費氣氛有所改善,有年青人用消費券購買電子產品;有飲早茶的老友記多點了些點心;也有主婦特意為晚餐「加餸」。 他表示注意到不少商戶所提供的優惠有效期頗長,個別甚至預留了後續優惠冀保持顧客的消費熱度,期待著疫情進一步受控及社交距離措施放寬後,市民可以更盡情的消費,加速經濟復蘇的力度。 他續指,首批政府發行的綠色零售債券,原訂在今年三月初推出,但受第五波疫情嚴峻所影響而押後。考慮到疫情已逐步改善,加上不少商業活動也可透過網上或其他電子方式進行以遵守防疫要求,因此我們將在短期內重啟這批政府零售綠債的發行。 這次的零售綠債發行額是150億元,並可按認購情況加碼至最多200億元。這個發行額度是將上個財政年度暫時押後了的60億元發行額度,與今個財政年度的新額度合併處理。這安排可減省發行成本及行政工作,也在時間上預留較大彈性,供稍後發行通脹掛勾債券及銀色債券。考慮到利率趨升的背景,這批零售綠債的最低年息率將由2厘上調到2.5厘,債券年期維持三年,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與本地通脹掛鈎,預計在本月底或之前接受認購申請。而綠色債券所募集的資金,將投入符合綠色要求的政府基建等相關項目。
港府發行的首批綠色零售債券原訂3月初推出,但最後因受疫情影響而押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考慮到疫情緩和,加上不少商業活動也可透過網上或其他電子方式進行以遵守防疫要求,決定在短期內重啟零售綠債的發行。 零售綠債發行額是150億元,並可按認購情況加碼至最多200億元。陳茂波稱,考慮到利率趨升,零售綠債的最低年息率將由2厘上調到2.5厘,債券年期維持三年,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與本地通脹掛鈎,預計在本月底或之前接受認購申請。
陳茂波發表網誌指出: 轉眼間,2022年的第一季度即將完結。這實在是充滿驚濤駭浪的一個季度。新冠疫情第五波兇猛來襲,單日新增確診宗數曾超過七萬宗;這一波疫情累計死亡人數已近七千人;疫情亦對經濟造成沉重打擊,最新失業率急升0.6個百分點至4.5%,而且還會繼續攀升;恒生指數過去一段時間亦大幅波動,曾在兩天內急跌一成,恒生科技指數自二月底更在兩周內下跌超過三成。這些數字均折射出疫情肆虐、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通脹升溫,以至中美關係等内外因素,令本港在社會、民生及經濟承受著龐大的壓力。 事實上,不同經濟環節的數據均反映著當前形勢壓力之大。例如,本港的零售銷售勢將結束連續十二個月的升勢,在二月再次出現下跌。至於出口增速亦將放緩。故此,本港經濟第一季度無可避免將陷入收縮,打斷之前連續四個季度復蘇的勢頭。 最近無論是本地抑或海外的網上研討會或媒體訪問中,我經常被問到對香港經濟前景是否仍具信心。我可以肯定的回答:我對香港經濟前景有著絕對及無比堅定的信心。只要我們對大局有準確研判,抓準大勢,積極應對,並把握好國家的發展和支持,便能夠跨越短期的挑戰,邁步向前。 過去幾十年香港發展的軌跡告訴我們,即使面對種種風雨或困難,也毋須因短期阻礙而失掉信心。國家在穩步發展、「一國兩制」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直堅實支持香港的穩定和繁榮發展。香港是在這個大格局之中,積極打拼發展成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也為國家作出了貢獻。發展到今天,這些客觀條件和需要更形強烈,是香港未來發展最堅實的主軸。 即使疫情打亂了短期發展的步伐,但是疫情終必會過去。在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香港必定迎來更興旺和全面的發展,從市民生活、社會建設及經濟發展等方面,都將逐步出現「看得見、摸得到、感受到」的轉變。只要小心謹慎在每個階段掌握好大局和社會脈搏、做對決策、堅定執行,我們必定能夠減少不必要的干擾、提升施政效能,並實質改善民生經濟,得到市民的認同支持。 「準確把握大局、穩慎推進」讓我們能有信心、堅定地聚焦應對短期挑戰,同時準確定位、積極把握發展的大趨勢。這是根據香港過去的成功經驗,總結得出向前發展的原則。 面對本港當前仍相當嚴峻的疫情形勢,我們應該以同樣的大局觀,謹慎謀劃和部署工作。一方面,社會上已經有超過一百萬市民感染了Omicron變種病毒,當中為數不少的人已經康復,加上疫情高峰似乎已過,令部份市民或許覺得防疫工作可以稍為放鬆。然而,另一方面,還有數以百萬計市民仍在積極做好防護、希望避免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我們社會上仍有二十多萬名年逾七十、仍未接種第一針疫苗的長者,這對本港抗疫工作構成重大挑戰。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最近不少其他地區相繼放寬防疫措施以至解除了入境的檢疫要求,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如何在貫徹落實「市民健康和生命至上」、「動態清零」及與內地通關等目標的同時,逐步有序恢復與外地聯繫,也是十分實在、需要積極應對的問題。此外,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環球通脹升溫和利率趨升等,均困擾著環球市場的投資氣氛及情緒,亦加大了我們所面對的外圍挑戰壓力。 在有效管控疫情上,我們需要取得全局的勝利,即既要遏止疫情也要穩住經濟;既要穩住內部狀況也要兼顧外部情勢。概要來說,就是必須以人民健康和生命至上為目標,按著「動態清零」的策略,保護市民、穩住經濟,同時以切實可行的手段保持對外聯繫。抗疫工作不能急躁,也不能鬆懈,更要有底線思維。透過可操作、可持續的動態應對方案,做全面而充份的準備,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推動經濟全面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