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大增逾三分一
歐盟統計局週五表示,去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增加逾三分之一,原因是來自中國的進口大幅增加。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與2020年相比,去年歐盟從中國的進口增長了逾五分之一,達到4,720億歐元(約合5,220億美元),使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擴大至2,490億歐元。歐盟對中國的出口增幅相對較小,僅增長10%。
歐盟統計局週五表示,去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增加逾三分之一,原因是來自中國的進口大幅增加。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與2020年相比,去年歐盟從中國的進口增長了逾五分之一,達到4,720億歐元(約合5,220億美元),使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擴大至2,490億歐元。歐盟對中國的出口增幅相對較小,僅增長10%。
歐元區3月消費物價調和指數(HICP)按年升幅加快至7.5%再創新高,比2月高1.6個百分點,通脹率超出市場預期的6.6%。烏克蘭戰爭、西方制裁俄羅斯,令燃料及天然氣價格升至紀錄高位。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連恩表示,通脹非常高,市場信心減弱,實際收入將受能源價格高企影響。央行預料,距離通脹見頂仍有數個月時間,但區內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央行預計第2季接近零增長,令歐洲央行政策陷入兩難局面。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強調暫時沒有數據顯示,歐洲經濟將陷入滯脹(stagflation)。 拉加德周三出席研討會時稱,沒有跡象表示,歐洲經濟將出現高通脹、低增長,以及高失業率等被界定為滯脹的特徵,他同意,由於食品與能源價格上升,今年歐洲通脹無疑將持續向上,但歐洲央行認為,通脹最終會回落至2%央行指標。另外,拉加德認同,受俄羅斯與烏克蘭戰事影響,歐洲經濟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歐央行將根據最新數據調整對經濟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