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財政預算案

吸引企業落戶 舉辦更多盛事

吸引企業落戶 舉辦更多盛事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到,政府正全力推出更多措施,吸引更多企業或機構落戶香港,並舉辦更多盛事,迎來更多旅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下月將公布新一批重點企業的名單,涉及十多家企業。連同早前引進的重點企業,它們未來數年會在香港合共投資近500億元,創造超過二萬個就業機會。 為吸引海內外企業在港設立總部或分部,政府已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引入公司遷冊機制,便利在外地註冊的公司將註冊地遷至香港。 國際調解院總部最快年底開幕,是首個在港設立總部的國際政府間組織,也是世界上首個專門以調解方式處理國際爭端的組織,有助打造香港成為世界調解之都。 啟德體育園三日後正式開幕,為不同盛事提供世界一流的場地,帶動香港文體旅產業發展。全國運動會部分賽事也將在此舉行。 2025年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香山旅遊峰會將於4月首次在港舉行,預計吸引全球4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代表來港。今年更有一系列涉及不同範疇的盛事活動,推動經濟加速發展和吸引更多旅客來港。 陳茂波又指,近期多個經濟環節持續改善,政府拼經濟、搶企業、搶人才的努力已取得一定成果。 他指出,去年港股氣氛和交投好轉,今年以來交投更見活躍,近日日均成交額超過2,000億元,較去年全年上升超過50%,整體市值達40萬億元。 新股蓬勃,去年本港新股總集資額達880億元,按年上升接近九成,排行全球第四。香港交易所正處理超過100宗上市申請。 此外,在港的開放式基金型公司按年倍增至超過470家,在港註冊成立的有限合夥基金更超過1,050個,按年升近四成。預計2028年香港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 搶企業方面,引進辦自成立以來已引進66家重點企業來港,其中八成已經或正籌劃建立全球或地區總部。投資推廣署去年成功吸引超過500家內地和海外企業在港開設或擴展業務,增長超過四成,預計可帶來超過677億元直接投資。 去年年底,本港存款總額超過17萬億元,按年上升7%。引入新興市場資金方面,去年兩隻追蹤港股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在沙特交易所上市,資產規模超過130億元。 至於搶人才,截至去年年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超過43萬宗申請,超過27萬宗獲批,共約18萬名人才到港。

強化財政整合 嚴控公共開支

強化財政整合 嚴控公共開支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嚴控公共開支,同時盡最大努力減少對公共服務和社會民生的影響,也為未來發展提供可持續財政基礎。另外,香港經濟今年料繼續溫和增長,全年實質增長介乎2%至3%。 預算案提出的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包括至2027至28年度累計削減政府經常開支7%。陳茂波表示,必須嚴控公共開支並小心平衡過程中的影響,穩慎推進;強化版計劃提供清晰目標,以逐步在本屆政府任期內把經營帳目回復平衡。 為抓緊科技創新迅速發展帶來的機遇,當局會加速北部都會區建設,投資未來,也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全力加速發展經濟,尤其是強化經濟新動能、加快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 回顧去年經濟情況,陳茂波指出,香港經濟去年在複雜多變的外圍環境中穩步發展,儘管地緣政局不穩,貿易磨擦加劇,環球利率高企等對本地經濟活動和信心均構成負面影響,但國家接連推出挺港惠港政策,加上特區政府的提振經濟措施和美國開始減息,去年香港經濟錄得2.5%溫和增長。 國家惠港措施加上盛事活動舉行、航空運力進一步恢復,去年訪港旅客上升三成至約4,500萬人次,整體服務輸出全年增長4.8%。 勞工市場維持偏緊,最新失業率處於3.1%的低水平。去年第四季全職僱員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按年穩健增長4.8%。 通脹整體輕微,撇除政府一次性措施影響,去年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為1.1%。 住宅物業市場方面,去年首三季繼續調整,但在減息後回穩。全年交投量增加23%至約53,000宗,樓價則跌7%,非住宅物業市場持續淡靜。 展望今年,陳茂波指出,保護主義影響環球貿易和資金流向,打擊投資和消費信心,拖慢環球經濟增長。令人鼓舞的是內地經濟繼續穩定增長,韌性強、基本面堅實,中央政府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方位擴大內需,為經濟增長加添動力。 主要央行逐步放寬貨幣政策,應能為其經濟增長帶來支持。香港今年出口料有平穩表現。 承接去年的各項政策和良好勢頭,訪港旅客數目應會進一步增加,加上其他跨境經濟活動進一步恢復,應可推動服務輸出繼續增長。 內部需求方面,今年投資者或因外圍不確定性而採取較審慎態度,但環球金融狀況料更為寬鬆,將有利固定資產投資。私人消費去年年底已有回穩跡象。市民收入持續增加,資產市場穩定發展,都可進一步提振消費。 物價方面,預期本地成本壓力或因經濟持續增長而有所上升,外圍價格壓力則應大致可控。陳茂波預測今年基本通脹率為1.5%,整體通脹率為1.8%。 中期而言,陳茂波認為貨幣政策正常化將有助環球經濟維持穩健增長。「全球南方」特別是內地將繼續是環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他續指,地緣政治仍會為香港經濟帶來挑戰。不過,內地正以科技創新、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香港也正努力促進市場多元化和開拓新增長點,預期經濟將持續穩步發展。 陳茂波預測,香港經濟在2026至2029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9%,基本通脹率預計為平均每年2.5%。

一文看清:2025-26年香港財政預算案

一文看清:2025-26年香港財政預算案

今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正式宣讀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揭示了政府在面對全球經濟挑戰時的應對策略與未來藍圖。這份預算案涵蓋了財政收入、公共支出、惠民措施及經濟刺激計劃等多個方面,不僅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提供了明確方向,也彰顯了政府對穩定民生和促進經濟轉型的堅定承諾。以下將逐一列出預算案的主要重點,助您一文看清最新政策動向與市場前景。 由於疫情逆周期措施雖成功「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紓民困」但引致多年財政赤字,加上資產市場收入不及預期,今年赤字依然較大,因此提出「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目標至2027/28累計削減經常開支7%,以逐步回復經營帳目平衡,同時謹慎平衡公共服務與民生影響。 支援措施- 寬減 2025/26年度首季住宅物業差餉,上限500元- 寬減2025/26 年度首季非住宅物業差餉,上限500元- 寬減 2024/25 課税年度100%的薪俸税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1,500元- 寬減2024/25 課税年度100%利得税,上限1,500元- 發放額外半個月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在職家庭津貼作相若安排- 住宅/非住宅物業交易:100元印花税,適用範圍提升至400萬元或以下物業,即時生效 延伸閱讀:

【2025財政預算案】德勤倡20項建議 促數字化轉型

【2025財政預算案】德勤倡20項建議 促數字化轉型

德勤中國今(21日)舉行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前瞻發布會,提出四大範疇逾20項建議,涵蓋數字經濟、國際金融中心定位、貿易航運發展及稅務政策優化等領域,冀為香港經濟發展開創新局面。 電商稅務新方向 推動數字化轉型 因應跨境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德勤建議政府推出電商稅務安全港政策。針對目前採用離岸申報的香港電商實體,若主動在港申報收入且符合特定條件,可獲50%利潤視為離岸所得的優惠。此舉不僅能降低企業稅務不確定性,更可增加香港稅收。 為進一步推動數字化發展,德勤建議: 對參與數碼債券資助計劃(DBGS)企業超出補助的專業費用給予200%加計扣除 為建立和升級數位平台的本地相關支出提供200%加計扣除優惠 支持企業聘用本地供應商及顧問,促進數字諮詢產業發展 大灣區引資新策略 鞏固金融中心地位 德勤提出創新的「三步走」戰略,分階段引導內地資金來港: 第一階段(大灣區試點): 容許核准額度人民幣匯入香港 投資範圍限於低風險產品 實施閉環式管理,允許投資收益再投資 第二階段(全國推廣): 擴大試點至其他內地城市 維持第一階段管理模式 第三階段(深化發展): 提高跨境投資額度 ...

羅兵咸永道料政府本財年錄948億財赤 財政儲備或創新低

羅兵咸永道料政府本財年錄948億財赤 財政儲備或創新低

羅兵咸永道預計,政府本財年將錄得財政赤字948億元,其中包括958億元政府債券淨現金流入。財赤接近政府原先預計的近兩倍,因為去年整體物業交投疲弱,影響賣地及印花稅的收入。 根據該行最新估算,本財年政府賣地收入約80億元,較原先預估的330億元低76%;印花稅預計將產生580億元的收入,較原先估算的710億元低18%。至於利得稅和薪俸稅收入,預計達2476億元,比原先預計的2756億元少10%。 該行預計至今年3月31日,政府財政儲備將降至6398億元,相當於約10個月政府開支,創政府有記錄以來最低財政儲備水平,最高水平為28個月。 該行指,如果政府支出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長,而不採取措施扭轉有關趨勢,預計在未來4個財政年度將面臨赤字,而為應對和緩解狀況,政府應在未來幾年優先對公共支出進行全面檢討,並加強力度管控開支增長,亦必須在管理財政及對公眾的影響之間小心取得平衡。 另外,羅兵咸永道建議政府採取措施,吸引和留住熟練勞動力、擴大符合稅務寬減的指明資產類別、推動創新普及、發展銀髮經濟等。

羅兵咸永道預料財政赤字為1,090億港元

羅兵咸永道預料財政赤字為1,090億港元

羅兵咸永道預料香港特區政府在2022/23財政年度將錄得1,090億元(港元,下同)的財政赤字;期內整體財政收入為6,810億元,支出為7,900億元。根據羅兵咸永道的最新預測,本年度利得稅及薪俸稅收入約為2,348億元,稍低於政府原先預計的2,472億元。本行預料整體印花稅收入將錄得950億元;預計全年度賣地收入為800億元,較原先預計的1,200億元低33%。 該行預計的7,900億元整體支出總額與原先預測的8,073億元相近。羅兵咸永道估計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財政儲備為8,481億元,相當於約12個月的政府總開支。為幫助企業和市民走出「疫」境及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羅兵咸永道敦促政府考慮為特定行業和人才提供稅收和非稅收支持。 同時,為減輕企業和市民的財政負擔,該行建議政府繼續提供2022/23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100%寬減,並增加上限至每宗25,000元。此外,由於薪俸稅下的免稅額已至少四年未有作出調整,該行亦建議將所有免稅額增加至少 10%。 隨著近期利率上升,羅兵咸建議將居所貸款利息扣除上限提高至每課稅年度150,000元,並將最長扣除期延長至25年,同時建議針對住宅租金扣除上限進行同等調整。 羅兵咸永道中國南部及香港地區稅務主管合夥人李尚義表示,鑒於疫情持續、地緣政治問題和經濟衰退等多項挑戰,預計政府支出將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雖然他們有信心財政儲備在未來一年恢復正增長,尤其是在重新開關之後,但政府亦應就基礎設施融資作長遠的計劃,考慮採用基礎設施融資證券化和基礎設施基金等其他方式。羅兵咸永道對香港 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招商引資和吸引人才措施表示歡迎,認爲可支持香港的長遠發展。該行亦希望看到更多有效的稅收和非稅收優惠措施支持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以振興香港經濟,並通過在大灣區的合作以及利用即將成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成員的優勢,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德勤料2022/23年度赤字或高達1,700億港元 倡股票印花稅回調至0.1%

德勤料2022/23年度赤字或高達1,700億港元 倡股票印花稅回調至0.1%

德勤公布對財政預算的預測,該行估計2022/23年度赤字或高達1,700億港元,而財政儲備截至31/3/2023預計低於8,000億港元(截至31/3/2022實際為9,572億港元)。 該行指出,為實現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應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制定策略,全面檢視現行的法律和法規,以應對行業的訴求,例如推動香港在瞬息萬變的數碼環境中成為知識產權中心;提升香港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推廣香港成為區域商業樞紐;和推動環境保護,以加強香港的優勢。 該行提出多項建議,當中包括提升香港證券市場的競爭力以吸引海外公司來港上市,並回調股票印花稅至 0.1%。另外德勤亦建議應推廣香港成為區域商業樞紐,調低在香港設立並具有經濟實質的地區總部的稅率,以吸引跨國企業來港設立總部,調低在港設立並具有經濟實質的環球貿易公司的稅率,以鼓勵國際貿易公司來港開展環球貿易活動。

Page 5 of 5 1 4 5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