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股

美的集團首日招股 以招股價中位數計集資近260億元

美的集團首日招股 以招股價中位數計集資近260億元

內地白色家電生產商美的集團首日公開招股,計劃全球發售4.92億股股份,其中5%本港公開發售,其餘為國際發售,每股招股價介乎52元至54.8元,以中位數53.4元計算,在超額配股權等行使前,集資淨額259.7億元。 股份每手100股,入場費約5535元。 集資所得將投入全球研發、智能製造體系及供應鏈管理升級、完善全球分銷渠道和銷售網絡、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銷售、用作運營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股份將於星期四中午截止認購,下周二於主板掛牌。

港交所首季新股集資額排全球第十  跑輸印度、沙特!

港交所首季新股集資額排全球第十 跑輸印度、沙特!

德勤發表的報告指,在 2024 年首三個月,香港新股市場有 12 隻新股上市融資 47 億港元,為2009年同期以來的新低位,與 2023 年同期相比,當時 有 18 隻新股上市融資 67 億港元,代表新股數量及融資額分別削減 33%和 30%,集資額排名全球第十,較去年全年第6再退步,跑輸印度、沙特阿拉伯等新興市場。

德勤: 內地與香港新股市場於2023年將表現更強勁

德勤: 內地與香港新股市場於2023年將表現更強勁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發佈《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22年回顧與2023年前景展望》報告。 最新的分析顯示,按照截至2022年12 月31日所募集的融資總額,上海、深圳和韓國的證券交易所將會登上2022年全球新股市場排名的前三位置,部分原因是來自3隻超大型新股,當中有兩隻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另有一隻為今年全球最大的新股於韓國上市。由於新股集資規模相對較小,令到香港交易所和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將會分別排名第四及第五。 資本市場服務部預料,2023年中國內地市場的前景將會更趨明朗,並將會能夠募集更多資金;2022年受到監管當局推動新股發行常態化的支持,內地市場亦刷下新的紀錄。香港的新股活動在2022年經歷放緩的一年後,2023年也將會以更多新股上市和融資總額重拾升軌。2022年,俄烏衝突、美國密集加息及縮表,及全球資本市場放緩,導致香港市場受制於流動性緊縮和估值下調。雖然俄烏衝突持續,兩地市場將會受惠於內地優化防疫措施和繼續於2023年進行穩定經濟增長的措施。而美國放慢加息、中港內地或會全面通關,以及如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交易櫃台、FINI和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更將會進一步刺激香港市場。

羅兵咸永道料2023年香港IPO總集資額將達1,800-2,000億港元 較2022年上升近一倍

羅兵咸永道料2023年香港IPO總集資額將達1,800-2,000億港元 較2022年上升近一倍

2022年全年IPO集資活動顯著放緩,截至11月30日,本年度集資金額為879億港元;預計全年為1,056億港元。羅兵咸永道預測:儘管新一年仍然受到疫情持續和全球地緣政治及經濟不確定性等多項不利因素影響,但在息口見頂、資金充裕、企業發展集資需求龐大的支持下將有利於資本市場回穩,預計2023全年總集資額可望回升,達到1,800億至2,000億港元,較2002年上升近一倍。綜觀2022年,預料香港有80隻新股上市活動,按年下降19%。當中以零售、消費品及服務(23%)為主,其次是工業及材料(20%)及醫療和醫藥(20%)。主板上市數量預計較2021年減少18%。從集資金額的首三大行業板塊來看,工業和材料佔整體的36%,零售、消費品及服務佔35%,金融則佔14%。6家企業以主板介紹形式上市及有1家從GEM板轉至主板上市但未有集資的公司。 上市集資額方面,預料2022年香港市場總集資額為1,056億港元,按年下降68%。IPO集資活動放緩,主要受到疫情持續,再加上外圍地緣政局不穩,以及全球多國大幅加息以壓制通脹等多項不利因素所影響。 中資股繼續成為港股上市活動的主要驅動力。預料2022 年H股在香港上市共集資超過700億,佔總集資額75%,按年上升63%;上市數量從2021年的15家上升到2022的23家,按年升幅達53%。 羅兵咸永道香港企業客戶主管合夥人黃煒邦表示:「基於多項不利因素影響,2022年全球各大新股市場的總集資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2022年度新股集資活動亦受到較大影響。不過,我們預料在多項不利因素,包括各國央行大幅加息等逐步消化後,香港IPO市場在2023年的表現有望反彈,總集資將可回升到1,800-2,000億港元水平。憑着穩健資本市場的優勢及各項監管改革和優化措施實行,香港的IPO渠道仍然活躍。另外,新經濟企業(包括生物科技及其他特專科技公司)將繼續在港交所2023年上市活動保持活躍。」 羅兵咸永道預料,2023年有100家企業於香港上市,全年集資總額將達1,800億至2,000億港元。香港IPO市場有望在2023年重新躋身全球首三大籌資市場之列。隨著跨境理財通的優化和拓展等相關措施的實行,香港可以與内地資本市場進行優勢互補,不但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更多獨特的價值和商機,亦為建立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同時,港交所就特專科技公司新上市規則進行諮詢,條例實施後,有望吸引更多科技公司來港融資。羅兵咸永道香港資本市場合夥人黃金錢表示: 「政府及不同持份者一直致力改革及完善上市監管,使香港 IPO 市場變得更多元化。現時,不少特專科技公司均具有潛力,而且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關注。我們歡迎港交所擴大香港現有上市制度,為允許特專科技公司上市而增設上市規則《第18C章》,相信會吸引不少科技公司來港融資,進一步加快科技行業成長。同時,幫助這些未能滿足現行上市要求的先進技術公司上市融資,將有助資本市場多元化發展,吸引更多不同類型投資者,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我們預計届時大約有10 至15家特專科技公司於2023年透過《第18C章》赴港上市,集資約500億至600億港元。」 至於內地市場方面,A股IPO數量有所放緩,但IPO融資額創下新紀錄。羅兵咸永道預計:2022年全年將有接近400隻新股,融資額將超過5,600億元人民幣,其中IPO數量比去年全年的493隻減少約20%,融資額比去年全年的5,478億元人民幣增加約3%。 A股IPO領跑全球,IPO不論數量還是融資額均遠遠超過全球其他各大資本市場。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的IPO融資額分別名列全球第一和第二位。預計到今年12月底,上海交易所將有接近150隻新股發行,融資金額接近3,400億元人民幣,深圳交易所預計有接近190隻新股發行,融資金額接近2,100億元人民幣。北京交易所發展迅速,2022年前11個月IPO融資額已超過100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全年融資額將接近130億元人民幣。羅兵咸永道預計2023全年A股市場IPO數量將達400-460家,融資額有望再創新高,達到5,900-6,520億元人民幣。

畢馬威中國:香港上半年IPO集資額178億元 逾170宗上市申請反映市場活躍

畢馬威中國:香港上半年IPO集資額178億元 逾170宗上市申請反映市場活躍

畢馬威中國指出,香港新股市場則有見放緩。今年上半年整體集資額按年下降92%。本年至今,已完成24宗上市,總集資額為178億港元。 該行指出,由於香港擁有靠近內地的地理優勢,加上與內地市場間的資本流動機制,當目前中企赴美上市面臨不確定性,香港仍然是中概股回歸上市的首選地。畢馬威中國預計,中概股回歸在今年下半年仍將繼續支持香港提升其於集資及資本市場的地位。 畢馬威認為香港市場氣氛在今年餘下時間將繼續受全球地緣政治、經濟不確定性和疫情持續所影響。畢馬威中國預計,隨著有關不確定性消退,加上現時香港新股市場仍然穩健,有超過170宗上市申請,市場活躍度將提升。 畢馬威中國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表示:「儘管融資環境及全球市場存在不確定性,各行業正在提升企業數碼化轉型以及實現低碳排放的步伐。這些需求為數碼技術和持續或可再生技術領域的公司創造更多機會,並吸引戰略和企業投資者。」 為配合目前未能符合上市要求、並從事先進技術且具規模的科技企業的集資需求,香港監管當局現正檢討上市規則,並考慮是否修訂上市規定,市場預計更多相關事宜的細節將於本年下半年公佈。

畢馬威中國:A股IPO市場跑贏全球 新股集資額佔全球近半

畢馬威中國:A股IPO市場跑贏全球 新股集資額佔全球近半

畢馬威中國發表報告指出,今年首六個月,美國、歐洲及香港的新股集資額按年回落逾九成。然而,A股IPO市場受惠於上半年多間大型新股上市項目而跑贏全球,錄得新股集資額佔全球近半。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及執業技術主管合夥人劉國賢表示:「全球IPO市場短期內將持續受到經濟和地緣政治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影響。儘管如此,主要IPO市場的上市申請數量仍然充裕,反映集資需求持續殷切。我們預期隨整體市場氣氛改善,更多大規模上市項目將在未來數月完成。」 有別於環球趨勢,受惠於數宗大型上市交易, A股市場上半年集資金額按年上升。截至今年6月23日,上交所及深交所的總集資額約為463億美元,相等於全球新股集資額逾48%。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諮詢組合夥人劉大昌表示:「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加上財政及貨幣措施支撐經濟增長,中國內地經濟在今年餘下時間將逐步改善,為企業營造有利融資的環境。此外,全面註冊制有望於今年實行,這將進一步刺激中國內地的新股市場。」 A股IPO市場勢頭保持強勁,約有856間公司正申請上市,主要受惠於上交所科創板及深交所創業板的需求,可見市場對內地股市抱有堅定信心並予以認可。以行業而言,訊息技術、媒體及電訊(TMT)和工業製造業佔整體上市申請71%,相信有關企業仍是支持A股IPO市場的主要推動力。

傳內地擬尤螞蟻重啟上市計劃

傳內地擬尤螞蟻重啟上市計劃

傳內地監管機構擬允螞蟻重啟IPO計劃,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近日內地針對科技行業監管有所減緩,相信亦是其中一個清晰訊號。報道指內地監管機構已成立團隊重新審視螞蟻的上市計劃,而當局已接近批出許可,相信公司上市有望,並將面對與銀行更類似的監管。 報道指雖然獲批的時間表及潛在上市仍要視乎內地領導的決定,不過相關進程料將利好投資者情緒,並相信內地私企最壞情況已過去。近期內地科技股表現有所反彈,主要因為有報道指內地正準備結束針對滴滴的調查,並允許應用重新上架。

羅兵咸降香港全年集資額預測至1,800-2,000億元 上半年集資額料跌92%僅171億元

羅兵咸降香港全年集資額預測至1,800-2,000億元 上半年集資額料跌92%僅171億元

羅兵咸永道香港預料2022年上半年,香港有22隻新股上市活動,以零售、消費品及服務類(41%)為主,其次是金融服務企業(23%)。主板上市數量較2021上半年減少53%。2022年上半年有四家企業以介紹形式上市及只有一家從GEM板轉至主板上市但未有集資的公司。上市集資額方面,2022年上半年香港市場總集資額按年下降92%,預計總額為171億港元。 羅兵咸永道香港資本市場合夥人黃金錢表示,受到第五波疫情Omicron的爆發和地緣政治局勢等外部環境問題的影響,與2021年上半年創紀錄的IPO活動水平相比,香港IPO市場在同期的活躍度明顯放緩。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不少企業對經濟採取觀望態度,推遲其上市集資時間表。然而,憑着穩健資本市場的優勢,香港的IPO渠道仍然活躍。企業需要做好充足準備,適時審視自身的業務需要,在合適的時機上市。中概股回歸和新經濟企業預計將繼續成為上市活動的主要推動力。 羅兵咸永道香港預期2022年下半年在多項有利經濟增長的政策出台支持下,IPO市場可逐步重拾動力;下半年集資額可望逐步回升,全年總集資額可達1,800億至2,000億港元。

VISION DEAL-Z(07827.HK)周五掛牌為本第二隻SPAC 畢馬威料為市場注入動力

VISION DEAL-Z(07827.HK)周五掛牌為本第二隻SPAC 畢馬威料為市場注入動力

由阿里巴巴(09988.HK) 前執行副總裁衛哲發起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VISION DEAL-Z(07827.HK)公布,發售約1億股A類股份及5,005萬份上市權證,每股A類股份發售價為10元,每兩股A類股份獲發一份上市權證。A類股份每手11萬股計,每手初始價值為110萬元, 上市權證每手買賣單位為5.5萬份,將於本周五(10日)掛牌並成為本港第二隻上市SPAC。聯席保薦人為花旗及海通國際。 公司概無申請批准B類股份及發起人權證在聯交所上市及買賣。A類股份將佔緊隨發售完成後已發行股份總數的80%。上市權證可換取合共最多2,502.5萬股A類股份,佔緊隨發售完成後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0%。此外,公司擬重點關注專門從事智能汽車技術;或具備供應鏈及跨境電商能力,從國內消費升級趨勢中受益的中國優質公司。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諮詢組合夥人劉大昌表示:「自香港SPAC上市機制於2022年1月生效至今,共錄得12家公司申請,而首家SPAC已於3月18日掛牌,總括本年首季市場對此嶄新的上市機制反應理想。然而,基於近月市況波動、流動性收緊,SPAC的活躍度亦隨整體新股市場偏向淡靜。近日有新一家SPAC進行招股,有望為市場注入動力並帶來香港第二家SPAC。我們期望隨著未來市況改善,更多SPAC可著陸於香港,並在進行併購交易時引進高增長、創新的新經濟行業企業,進一步優化及活化香港市場。」

Page 1 of 2 1 2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