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經濟

2024年併購市場概況:交易量增但金額下滑

2024年併購市場概況:交易量增但金額下滑

羅兵咸永道最新發布的《2024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回顧與前瞻》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併購市場呈現「量增額降」的格局,交易額下滑16%至2,770億美元創近年新低,但交易量同比增加24%。報告預計2025年在國企改革、跨國公司投資組合優化、中資企業海外併購需求增加等因素推動下,併購交易量有望實現雙位數增長。本文深入分析中國併購市場的最新趨勢、行業熱點及2025年展望。

畢馬威中國料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5.5% 全年經濟增長4.1%

畢馬威中國料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5.5% 全年經濟增長4.1%

畢馬威中國今日發布2022年三季度《中國經濟觀察》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累計按年增長2.5%,二季度中國經濟按年增長0.4%,較一季度增速回落4.4個百分點。 3-5月期間,傳染性更高的Omicron變異毒株引起新一輪疫情傳播,為了防控疫情,全國部分地區採取了嚴格的封控措施,二季度經濟活動受到一定影響。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6月以來,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宏觀支持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復工達產有序展開,工業生產、投資、消費等領域按月明顯改善,展現了我國經濟的韌性。畢馬威中國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在5.5%左右,2022年全年經濟增長4.1%。 報告指出,出口仍保持韌性,但下半年動能可能有所趨緩。在全球貿易受到地緣政治以及疫情雙重衝擊的環境下,上半年中國外貿形勢依然穩健,貨物貿易進出口按年增長10.3%。展望隨著海外主要國家快速收緊貨幣政策對抗通脹,全球經濟增速放慢,下半年中國出口動能可能有所回落。而7月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指數持續下行,錄得51.1,創24個月以來新低,預示外需將有所減弱。

畢馬威中國料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5.5% 全年經濟增長4.1%

畢馬威中國今日發布2022年三季度《中國經濟觀察》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累計按年增長2.5%,二季度中國經濟按年增長0.4%,較一季度增速回落4.4個百分點。 3-5月期間,傳染性更高的Omicron變異毒株引起新一輪疫情傳播,為了防控疫情,全國部分地區採取了嚴格的封控措施,二季度經濟活動受到一定影響。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6月以來,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宏觀支持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復工達產有序展開,工業生產、投資、消費等領域按月明顯改善,展現了我國經濟的韌性。畢馬威中國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在5.5%左右,2022年全年經濟增長4.1%。 報告指出,出口仍保持韌性,但下半年動能可能有所趨緩。在全球貿易受到地緣政治以及疫情雙重衝擊的環境下,上半年中國外貿形勢依然穩健,貨物貿易進出口按年增長10.3%。展望隨著海外主要國家快速收緊貨幣政策對抗通脹,全球經濟增速放慢,下半年中國出口動能可能有所回落。而7月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指數持續下行,錄得51.1,創24個月以來新低,預示外需將有所減弱。

畢馬威中國:疫情影響復甦步伐  次季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畢馬威中國:疫情影響復甦步伐 次季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畢馬威中國發表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觀察報告,認為在新冠肺炎變種病毒之下,中國加強隔離政策,部份城市甚至自3月中起全面封城。單計4月,有41個城市部份地區錄得地區感染十日以上,佔中國人口的21.5%及GDP的25.7%。 該行指出,雖然第一季中國工業生產增長強勁,但防疫政策加強下限制流動性,影響物流及供應鏈運作,為中國第二季經濟增長增添壓力。3月工業生產使用率自2月的77.5%下降至75.8%。而內地零售銷售表現疲弱,3月零售銷售按年下降3.5%,為2020年8月以來首次錄得跌幅。3月中國失業率自2月的5.5%上升至5.8%,畢馬威中國相信,市民消費仍然將會趨向謹慎。 另外,為應對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政府分別透過財政及貨幣政策支持增長,包括於第一季發行1.3萬億元人民幣的政策專項債以支持基建投資,人民銀行亦於4月下降存款準備金率,為市場注入5,300億元人民幣流動性。由於中國政府早前於兩會制訂經濟增長5.5%的目標,現時面對相當壓力,因此畢馬威中國預計,未來數月將有進一步支持經濟增長的政策公布

中國經濟受壓 政策面已有所應對宜耐心等待成果

中國經濟受壓 政策面已有所應對宜耐心等待成果

中國宏觀經濟在近月顯著放慢,在出口、地產行業方面均承壓,而疫情封控亦為經濟帶來壓力,現時內地的宏觀政策已經有所放寬,不過依現況來看,市場普遍已有預期,在政策工具都用得七七八八的時候,剩下的就只有悲觀,這也是近日股市表現持續疲弱的一大原因。 值得留意的地方是,參考2008年及2020年時的例子,以度身訂造的政策拆牆鬆綁,確實有一定的效用,也有效地帶動經濟表現,但這樣的做法也不是每次都奏效,在2014-15年時寬鬆政策效用就不是這麼顯著。以現時的狀況來看,內地的政策取態與通脹及出口情況其實維持一致,不過由於經濟活動維持弱勢,政策仍然是看似較緊,而宏觀經濟增長亦難快速復甦。 在國內的角度來看,出口及通脹並非唯一左右政策取態的因素,內地的官員通烯會據財政壓力、前景不確定性去調整寬鬆政策,同時亦會考慮到外國的情況,例如是美國加息所帶來的影響。 筆者認為,內地的政策已就現時面對的狀況作出調整,包括是處理資本外流憂慮、應對環球息口上升及疫情封控等,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耐心等待政策見效,在這個時候不妨開始留意復甦受惠股,說不定很快會有驚喜。 撰文:林頓

IMF再度下調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至4.4%

IMF再度下調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至4.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把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由4.8%下調至4.4%,遠低於內地增長目標的5.5%。IMF認為大範圍封控措施及俄烏戰爭加劇了中國的經濟壓力,同時將2023年的預測下調至5.1%,降0.1個百分點,並且是近三個月以來,IMF第二次調低對中國的經濟展望。

內地首季進出口升10.7% 總值9.42萬億人幣

內地首季進出口升10.7% 總值9.42萬億人幣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首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9.42萬億元,按年增長10.7%,外貿進出口開局平穩。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9.42萬億元,增長10.7%,其中出口5.23萬億元,按年增長13.4%;進口4.19萬億元,同比增長7.5%。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指,中國外貿進出口延續了增長勢頭,連續七個季度保持了同比正增長。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超過10%,實現了開局穩。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較好基礎。 根據畢馬威早前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指出,2021年內地出口維持強勁,按年增長30%,而外部需求亦帶動了工業生產及工業投資,為中國整體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展望將來,該行估計中國出口將持續向好,不過增長速度或會放慢,主要因為比較基數較高,加上已發展經濟體的需求復甦正由產品轉向服務。

世銀降中國經濟增長展望至5%

世銀降中國經濟增長展望至5%

世界銀行下調對東亞及亞太區2022年經濟增長展望,以反映俄烏局勢帶來的經濟影響,特別是進口能源產品方面的負面因素。 世銀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由5.4%降至5%,同時亦反映了美息向及中國增長減慢的影響。世銀指出,東亞及亞太區經濟才剛自疫情復甦,但俄烏局勢就馬上為增長勢頭帶來拖累。

瑞銀料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偏軟 下半年將走強 看好週期股和價值股

瑞銀料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偏軟 下半年將走強 看好週期股和價值股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發表報告,預計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偏軟(按年低於5%),但隨著政策進一步提供支持,下半年將走強(按年約為5.5%),認為將為中國資產提供了有利環境,尤其是政府在互聯網監管方面完善協調、中美雙方持續溝通之際。因此,該行預計2022 年MSCI 中國指數有望實現中雙位數回報,盈利增速可能將達到13%。 報告指出,隨著風險消退且政策寬鬆開始發揮作用,市場可能在第二季迎來轉折點,不過投資者也應為市場波動做好準備。因此,從戰術角度而言,該行依然看好中國,短期內青睞週期股和價值股,例如能源股、精選的電信企業、金屬採礦和建築材料企業。   此外,對科技自主創新和支出的關注度上升,應有利於智慧基礎設施和網路安全行業。耐用消費品與服務、電動車供應鏈和數字經濟應受益於利好政策和需求上升。就中長期配置而言,中概股龍頭企業看起來頗具吸引力,因其估值很低且盈利增長有望達到中雙位數。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