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市新聞

即市新聞

陳茂波:套息活動也可被視為是對聯繫匯率機制有信心的表現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指過去一個多月本港疫情反彈,但在精準防疫的大原則下,大部分社會及經濟活動仍謹慎有序地進行。他認為本港就業市場近期稍有改善,4至6月份失業率為4.7%,比2至4月份的今年高位低了0.7個百分點。整體通脹情況仍大致溫和,6月份基本綜合消費物價通脹率為1.8%。不過,環球以至內地經濟疲弱,本周將公布的本港最新出口數字並不樂觀。整體經濟而言,年初受疫情影響,第一季經濟按年負增長4%。下月初發表的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預估數字,即使可望稍有改善,但情況亦難言理想。 展望下半年,他認為經濟復蘇的步伐和力度仍存在相當挑戰。其中一個主要負面因素是預期美國聯儲局以至多家主要央行將大幅加息,憂慮其對全球經濟和資金流造成的影響。以美國為例,今年來通脹持續加劇,6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達到9.1%,創41年來新高。為了壓抑通脹,聯儲局今年來已三度加息,累計幅度1.5厘,市場目前普遍預期本周的議息會議將再加息0.75厘。如此今年來的累積加息幅度將達到2.25厘,這勢將進一步掀動資金流向及資產價格變化,亦可能造成金融市場波動。持續加息不利於經濟恢復,美國如何一方面壓抑通脹,另一方面避免經濟陷入衰退,值得關注。他續指,美國進一步加息,亦無可避免會影響到香港市場的資金流和資產價格變化。最顯而易見的是在聯繫匯率機制下,美息上升、港息仍相對低而所觸發的套息活動,再加上近月本地市場對港元需求偏弱,港匯自5月以來多次觸發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按機制買入港元賣出美元。隨著弱方兌換保證被觸發,資金流出港元體系,這就是我們經常在新聞中聽到的所謂「資金外流」。單看字面,資金外流也許是對一個市場沒信心的現象,但由於市場一般只會選擇就匯率相對穩定的貨幣進行套 截至7月22日,金管局共承接了逾1700億港元沽盤、釋出等值美元,銀行體系結餘相應下降至約1650億港元。他強調根據聯匯制度有關操作,隨著弱方兌換保證被觸發,資金流出港元體系,利率自動調節機制會發揮作用,港元拆息會逐步上升,抵銷套息交易的誘因,減低資金從港元市場流出,最終令港元穩定於7.75至7.85的區間內,所謂的「資金外流」情況便會緩和。 他再次重申,本港公共財政穩健強韌、金融風險監測機制適切有力,並多年來在金融及銀行體系建立了強大的緩衝和抗震能力,香港外匯儲備規模龐大(高達4,400多億美元),相當於港元貨幣基礎約1.7倍,金融和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銀行經營穩健、資產質素優良,這些都是維護聯繫匯率制度的堅實底氣所在。樓市方面,過去幾個月本港樓價雖有輕微回調,但仍大致保持平穩。雖然本港私人住宅物業過半數已沒有按揭貸款,但當香港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供樓人士的按揭還款負擔難免增加,市民在置業或作其他投資決定時,還是以審慎策略為上。

Read more

金融壹賬通宣佈推出一體化數碼銀行解決方案OneCosmo

金融壹賬通(06638)宣佈與巴西科技公司Pismo聯合開發的一站式、全方位數碼銀行解決方案平台OneCosmo正式推出。 Pismo是發展快速的銀行軟件即服務(SaaS)公司,今年4月,金融壹賬通與Pismo達成戰略合作,此次推出的OneCosmo正是雙方強強聯合的結果。OneCosmo利用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ML)、區塊鏈和SaaS等新一代技術,旨在為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可擴展、易整合的一整套解決方案,以幫助其建立數碼銀行能力。 從數碼身份驗證和核心銀行,到數碼支付和數碼貸款等,OneCosmo所提供的解決方案服務涵蓋範圍廣泛。該平台利用高度靈活的API(應用處理接口)和微服務,能夠整合來自不同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服務或數據。

Read more

嘉華上海「嘉盈峰」及南京「嘉璟峰」住宅項目推售 首批首天近沽清

嘉華國際(0173)今年6月分別開售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的「嘉盈峰」以及位於南京建鄴區的「嘉璟峰」住宅項目,雙雙錄得理想銷售成績,兩個項目推出之首批單位於推售首天已幾近沽清,部分項目加推單位應市。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的「嘉盈峰」,於6月中開盤,開售首天推售單位經已被全數認購,印證市場對嘉華國際品牌與物業質素的信心。另外,位於南京建鄴區的大型綜合發展項目,其第一期的住宅部分「嘉璟峰」於6月初開盤。項目於6月初至今推出3幢大樓,推售當日幾乎全數獲認購。 嘉華國際執行董事呂慧瑜表示,嘉華國際深耕內地物業市場30年,秉承「品精質優」、「穩健創新」之發展宗旨,多年來深受市場及用家認同及肯定。集團將於今年繼續推售於華東區內已開盤項目,包括上海浦東新區的「嘉盈峰」、南京江寧區的「嘉宏峰」;蘇州相城區高鐵新城的「嘉致峰」及高新區的「嘉駿峰」等。

Read more

富達:全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大增 歐洲經濟陷入衰退及美國經濟硬着陸可能性偏高

富達指出,2022年上半年,節節攀升的通脹及俄烏戰事持續困擾全球經濟和投資市場,促使各主要央行試圖於收緊金融環境抑通脹,與減低對經濟增長影響之間取得平衡。展望第三季,硬着陸程度、中國內地再次解封重啟經濟,及全球消費者面臨考驗等三大主題,將主導投資市場情緒,亦可成為未來數年全球經濟及市場走向的關鍵轉捩點。 富達國際全球首席投資總監Andrew McCaffery指出,在通脹加劇,全球供應鏈正在重組下,美國聯儲局帶領多國央行政策更偏向鷹派,視遏制通脹優先於實現經濟軟着陸的首要任務,並認為這是全球經濟「大重置」(The Great Reset)的序幕,全球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因而大增,以致歐洲經濟陷入衰退及美國經濟硬着陸的可能性偏高。 富達認為,今年3月,各主要央行似乎仍有可能透過提前加息及微調策略,實現經濟軟着陸。隨着通脹於第二季持續上升,經濟轉趨向硬着陸,市場的焦點亦轉為硬着陸的方式及程度。 這次經濟着陸的轉向,始於聯儲局決定以行動實踐其鷹派言論,繼6月加大加息力度後,局方有望於7月再次加息0.75厘。至於歐洲央行和英倫銀行,基於烏克蘭戰事對歐洲經濟的影響愈來愈大,區內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亦持續增加,預料會採取相對溫和的加息步伐,儘管如此,全球經濟增長所面臨的風險顯而易見,富達將預測經濟硬着陸的可能性由35%提升至60%。 另外,相較歐美等大多數國家,中國內地正處於迥然不同的經濟週期及防疫階段。在「清零」的防疫政策下,早前包括北京及上海等多個主要城市曾實施嚴格的封控措施,在今年4至5月間構成短暫的經濟下滑。 中國內地解除從春季實施的封禁措施,明顯利好經濟增長,但現時有些經濟指標則提醒我們對中國內地經濟前景仍需保持審慎,其中包括內地一手房銷售仍遠低於過往水平,及失業率持續上升,尤其是青年失業率等,均為重視社會穩定的中國政府帶來隱憂。 儘管中國內地持續加大財政及貨幣政策支持經濟的力度,但最終效果仍屬未知之數,解封後的消費者信心意向亦未明朗,加上中國內地經濟復甦力度,是否足以抵銷全球其他地區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也有待觀察。即使如此,下半年中國內地與其他地區的經濟趨勢仍有可能出現分歧。

Read more

Volvo更接近全電動目標 續投資電動車策略

外電報道,Volvo第二季度加速了向電動汽車製造商的轉型,反映了汽車行業更廣泛的趨勢,隨著全球汽油價格的上漲,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在許多市場的銷售表現優於傳統汽車。由吉利控股的Volvo目標是到2030年成為一家純電動汽車製造商。而在日益嚴重的經濟衰退擔憂中,一些製造商已經開始裁員並削減成本。 然而,沃爾沃執行長Jim Rowan表示,公司認為持續增長沒有嚴重威脅,並將繼續投資其電動汽車戰略。

Read more

銀公:住宅轉按客戶將可選擇銀行間即時支付系統 省卻律師樓託管

銀行公會宣布,將就住宅物業轉按交易提供多一種支付安排予客戶選擇,並將試點計劃擴展至所有提供按揭的持牌銀行,以避免客戶款項在不可預見的情況下被凍結,加強對客戶的保障。新增支付安排下,當進行轉按交易時,銀行客戶可以選擇通過銀行間即時支付系統,由新造按揭銀行直接將按揭款項支付予原有按揭銀行,客戶無須再把款項預先支付律師行託管,再由律師行支票清繳客戶原有按揭貸款。公會要求所有現時提供港元按揭貸款的會員,今年年底前為採納新支付安排做好準備。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部分銀行已於今年第二季順利完成一連串試點轉按交易,因此業界公布將試點計劃擴展至所有提供按揭的持牌銀行,認為有關安排可以加強保障銀行按揭客戶,金管局全力支持,未來會繼續與業界及其他持份者緊密合作,確保有關安排能穩妥落實。他指,按揭銀行會在今年內向轉按交易客戶提供新增的支付安排以供選擇,屆時會向有關客戶作出更詳細介紹。新增安排亦適用於其他轉按交易場景,例如在不轉換按揭銀行的情況下轉換借款人、無按揭的物業進行按揭套現等。

Read more

歐達禮將離巢證監會 轉投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

證監會公布,行政總裁歐達禮將會離任,並於明年1月出任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主席一職。歐達禮自2011年10月出任證監會行政總裁,現有任期原定明年9月底屆滿。證監會說,他的繼任人選招聘工作將會展開。證監會表示,歐達禮一直引領當局採取高度聚焦的創新監管政策,並推動運作上的改革,以應對各項風險並打擊失當行為,確保香港金融市場保持高質素及廉潔穩健,以及維繫投資者信心,亦令證監會與中國證監會在跨境市場互聯互通計劃持續擴展下,建立緊密合作關係。

Read more

畢馬威中國:去年內地證券行業實現營業收入升12% 淨利升29%

畢馬威中國發佈第十六份年度中國證券業調查報告,基於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140家內地證券公司2021年的年度報告作出分析,報告指出期內證券行業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5,011億元和人民幣1,886億元(母公司財務報表口徑),較2020年分別上升了12%和29%。證券公司各業務條線收入較上年均有增長。 報告指出,疫情衝擊加上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強,對國內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挑戰;另一方面,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對外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也為證券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畢馬威亞太區證券及基金業主管合夥人廖潤邦認為,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專業機構,「走出去」和「引進來」雙向並舉的政策導向不斷明確。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中外機構應牢牢抓住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的戰略機遇,一方面,國內證券公司積極探索跨境業務,將國際化打造成下一個戰略周期的重要增長引擎之一;另一方面,外資券商加速在華佈局,豐富市場主體層次,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Read more

畢馬威發佈《2022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銀行業把握數碼化轉型 應對經濟不明朗挑戰

畢馬威發佈《2022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聚焦新環境下銀行業發展契機與面臨的挑戰,調查針對200間上市及非上市商業銀行2021年度的業績表現和關鍵指標。報告指,2021年,內地銀行業資産擴張總體平穩,資本充足且盈利和資產質量有所改善;今年則由於內地疫情複雜化發展,國內銀行業前景將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畢馬威中國金融業審計主管合夥人陳少東認為,今年受國內國際具體環境的影響,內地銀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依然是「緊抓機遇與應對挑戰」。內地銀行業需繼續做好風險評估並提出各類應對措施。報告亦指出,銀行業數碼化轉型持續.2021年六家國有大行的科技投入總量超過千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超過一成,反映銀行業的金融科技向市場化機制轉變另外在外部環境不明朗情況下,利率市場化的加速導致市場利率波動加大,銀行帳簿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逐漸成為影響內地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實質性風險,同時國內外大環境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大,信貸結束高速擴張導致同質化競爭愈發激烈。

Read more
Page 1721 of 1757 1 1,720 1,721 1,722 1,757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