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市財經

即市財經

北部都會區三個「片區開發」試點收到22份意向書

發展局於去年12月31日就位於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及新田科技城的三個「片區開發」試點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至今日截止,共收到22份意向書。    發言人表示,是次提交意向書的企業或機構包括本地和內地的發展商、承建商、綜合企業和電商物流公司等。當局會隨即整理及分析蒐集到的意見,以決定「片區開發」試點的範圍、發展參數、工程要求和財務安排等,從而敲定日後招標的細節和條款。由於有關意見涉及來自個別企業的商業敏感資料,不宜公開,但日後招標的條款會適當反映有關意見。    「片區開發」是北部都會區創新及多元的發展模式之一。在「片區開發」下,政府會揀選具規模的地塊,包括具商業價值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由招標投得項目的發展商綜合開發,以期更好使用私人市場力量,提速建設北部都會區,並減輕政府的財政支出。發展局將全力推展三個「片區開發」試點項目,計劃在今年下半年起至明年陸續為三個試點招標。

Read more

國家水利部稱國家心繫香港同胞 廣東省冀與香港共建世界級灣區

東江水供港六十周年紀念典禮暨「舞動水滴展」開幕禮在政府總部舉行。國家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致辭說,60年來,中央始終心繫香港同胞,始終高度重視對港供水工作,在政策、資金、規劃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李國英說,60年來,對港供水能力不斷提升,年供水量由0.68億立法米,躍升至24.23億立方米,纍計對港供水超過300億立方米,滿足香港近八成用水需求,水質及應急保障能力亦不斷提升,形容東深供水工程,已經成為香港的生命線工程,極大改善香港同胞的生活條件,有力支撐香港經濟騰飛,為香港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他表示,將全面加強與特區政府水利合作,持續完善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實現對港穩定、安全和優質供水,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水利貢獻,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廣東省省長王偉中致辭說,將切實管好、用好東深供水工程,加強科學精準調度,扎實做好水質保護,堅決守護好東江水,讓香港同胞持續喝上放心水、優質水,為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他表示,將以水為紐帶,聚力做好大灣區建設大文章,深入推進基礎設施硬聯同、規則機制軟聯通,進一步密切與香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攜手建設世界級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

Read more

李家超稱東江水供港承載家國深情 構築未雨綢繆長遠謀劃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國家的東江水,是香港的生命之源。東江水佔全香港的食水用量,達到七成至八成,支撐香港經濟持續發展,滋養香港市民安居樂業。 李家超在東江水供港六十周年紀念典禮暨「舞動水滴展」開幕禮致辭,他表示,1963年5月,香港遭逢百年一遇的大旱災,當時三百多萬人口,每四天才能獲得供水一次,每次只有四個小時,供水時,每家每戶都馬上打開水龍頭,住在比較高層的單位,往往因為水壓不足而獲不到足夠的水量,所以當時經常聽到一句話,就是「樓下閂水喉」,反映當年在東江供水前,香港市民的生活艱苦。 他認為,東江水對於香港,有五大意義,包括承載着血濃於水的家國深情、構築着未雨綢繆的長遠謀劃、奔湧着協同創新的發展智慧、融和着東西薈萃的百川匯流,以及滋養着代代相傳的感恩情懷。 李家超提到,明天將舉辦「國際水務領袖高峰論壇」,滙聚內地和海外水資源管理、水利建設的專家和國際組織領導,把專業知識和經驗「引進來」,促進跨地域、跨界別協作,助力國家的發展優勢「走出去」,向世界說好中國水利好故事。 今天將開幕的「舞動水滴展」大型展覽,以「一脈相連、飲水思源」為主題,向香港呈現東江水供港的珍貴歷史,讓市民認識和感謝國家對香港的關愛和照顧,讓這份家國情懷一代一代承傳下去。

Read more

分析指北都片區開發規模大 各階段資金回籠及融資需求風險考量大

北部都會區三個「片區開發」試點今日截收意向書。 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李婉茵認為,遞交意向書的反應,反映市場對片區開發的興趣,有正面及積極的信號。但她指,片區發展難度在於綜合規劃各類型設施,包括住宅、人才公寓、創新產業用地及區內道路平整與基建等。 她指,片區開發規模龐大,項目周期長,對各階段資金回籠及融資需求有更多風險考量。她建議政府及早落實較早前針對「公私營房屋比例」的靈活安排,以及土地投資可分期繳付的可行性細節外,就項目融資安排上可充當擔保人角色,在目前相對高息環境下,為發展商緩沖風險。 仲量聯行估價諮詢部主管區建強表示,北都是香港未來重點發展地區,亦可能成為未來增長動力的火車頭。但目前商住樓市前景仍未明朗,住宅新供應仍龐大,建築成本及利息高企,預料發展商無論競投片區或其他土地,均不會如以往般積極。 他又認為,北都開發採取新模式,應由產業帶動,吸引產業落戶;亦應思考有經濟活動後,再配合基建,給予發展商更多信心,地價亦會向好。

Read more

財政部第2季發行5年和7年期特別國債 對中央金融機構注資

財政部公布第2季國債發行計劃,其中,安排特別國債發行用於對中央金融機構注資,期限5年和7年。 發行計劃顯示,季內安排1至10年關鍵期限國債共16期。另有30年期超長期國債1期,計劃在4月發行。 財政部公告又顯示,季內亦安排20期短期國債,期限包括28天、63天、91天和182天。另外,每個月將發行一次儲蓄國債,期限為3年和5年。

Read more

羅淑佩明訪京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明晚啟程往北京訪問,拜會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國家體育總局及國家電影局,也會與其他文博機構的官員會面。 羅淑佩周五返港。她離港期間,副局長劉震署任局長。

Read more

證監會:近年企業欺詐有令人關注的趨勢

證監會重新刊發《執法通訊》,提到近年在企業欺詐方面,觀察到令人關注的趨勢,上市公司高層或會利用貸款安排,作為將公司資金轉移給關連方的手段。這些貸款安排看似合法,但卻欠缺真正的商業目的,而且其後出現減值,實際上掩飾屬欺詐性的資金流失。 證監會表示,這種手段不僅揭露企業高層的行徑越加肆無忌憚,亦凸顯主要持份者急需提高警覺並加強監管,藉以保障股東利益及維護市場廉潔穩健。 證監會說,與會計及財務匯報局於2023年7月發出聯合聲明後,已展開多項執法行動以打擊有問題的貸款,並取得了實質成果。當局針對多家公司採取執法行動,包括指尖悅動、前稱香港資源的金至尊集團、富貴鳥、中國生態旅遊。 證監會指,採取不同方法務求令受影響的投資者獲得賠償,盡量回復原狀,亦尋求各種賠償機制來提供可行的離場機會,確保少數股東可直接獲得補償,增強市場信任。

Read more

中石油:貿易和產品採購油氣渠道多元化 關注關稅政策變化

中國早前對美國進口的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並對美國的進口原油加徵10%關稅。中石油財務總監王華表示,集團亦已經在亞洲、歐洲及美洲建立三大油氣貿易中心,貿易和產品採購渠道多元化,去年已從20多國進口超過50種原油。 王華表示,未來會否調整進口美國原油,要視乎能否滿足煉油廠的加工需求,亦要綜合考慮運輸成本、質素及價格等。他強調,會持續關注關稅政策的變化,優化油氣貿易結構,降低採購成本。 董事長戴厚良則指,雖然市場關注美國的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增長和行業的影響,但目前全球油氣貿易的增長主要來自中東和亞太區,需求主力來自中國和印度,美國的油氣產量大多自用,認為當前市場需求總體平衡,但難以準確預測之後的油價表現。 管理層又指,近年積極開發煤岩氣資源,預計今年產量會再提升1倍,相信會在今後5年成為戰略性的氣源。 中石油去年盈利1648.8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派末期息每股0.25元,全年派息0.47元,兩者都創歷史新高。派息比率52.2%。管理層說,已經將市值管理納入考核指標,提議在A股和H股回購不多於5%的股份,又指公司股價已經連升4年。

Read more

北部都會區三個「片區開發」試點最少收12份意向書

發展局邀請市場就北部都會區3個「片區開發」試點提交意向書,今日中午截止,最少收到12份意向書。 另外,政府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交代北部都會區鐵路項目推展情況。連接洪水橋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一地兩檢」設施將設於深圳,初步評估於2038年,本地及跨境客量介乎29萬至35萬人次,到2046年估計有38萬至46萬人次。

 多名議員關注,項目會否交由港鐵營運,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說,在招標方面持開放態度,歡迎港鐵參與,或夥拍其他營辦商組隊競投。

Read more

越秀地產去年盈利跌67% 不派末期息

越秀地產公布,去年盈利10.4億元人民幣,按年跌67.3%。不派末期息,全年派息每股0.189港元,派息總額約佔核心淨利潤44%。 期內,剔除淨匯兌收益或虧損、持續持有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化等項目後,核心盈利15.9億元人民幣,按年跌54.4%。 去年營業收入升7.7%至864億元。毛利率跌4.8個百分點至10.5%。 年內累計合同銷售金額1145.4億元,按年跌19.4%。 截至去年底,集團「三道紅線」保持「綠檔」達標,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淨借貸比率和現金短債比,分別為68.1%、51.7%和2.1倍。

Read more

證監會引入新的「市場偵測模型」 AI分析數據及早識別風險

證監會重新刊發《執法通訊》,闡述當局打擊企業失當行為的主要執法工作。當局引入新的「市場偵測模型」,運用以人工智能(AI)驅動的分析方法,來評估財務披露、市場趨勢及各項管治指標,以識別風險狀況加劇的公司。 當局指,運用AI協助數據分析,可將資源集中在正式的調查及其他較高風險的範疇上;亦可以及時識別風險預警跡象,與各董事會及審核委員會溝通,在風險事項發展至嚴重失當行為前,加強企業管治及內部監控措施。 證監會說,及早偵測及溝通,務求做到及早介入、改變有關企業管理層的行為模式,提高透明度及問責性亦可提升市場信心。當局強調不會坐視不理,會仔細審視有關公司提出的應對措施,並在必要時可能考慮採取進一步監管行動。 證監會表示,以試點形式,對從事放債活動的上市公司進行分析,發現在管治方面常見的風險預警跡象,包括在進行了極少,甚至無進行盡職審查,就向第三方批出大額貸款;發放貸款後不久就作出重大減值撥備,因而引起內部監控及監察的關注;減值估值披露在財務報表中被列為關鍵審計事項。

Read more
Page 1 of 754 1 2 754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