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新聞

重點新聞

戴德梁行:內地旅客重返香港 商舖市場氣氛回暖 租金觸底回升

戴德梁行發表2023年第一季寫字樓及商舖租賃市場回顧及展望。中港通關刺激零售市場氣氛回暖,今年首兩個月零售業總銷貨額總計693億,按年錄得17.3%升幅。內地旅客重返香港,為季內商舖租金帶來上升動力。另一邊廂,第一季甲級寫字樓再度錄得負淨吸納量,整體待租率升至17.1%水平,寫字樓租金繼續受壓,按季跌1.5%。 隨著本港與世界各地在2月全面通關,商業活動逐漸復常,但受農曆新年傳統淡季影響,首季甲級寫字樓整體的表現未見有明顯反彈。吸納量方面,第一季整體淨吸納量錄得負24.8萬平方呎,反映在環球經濟前境不明朗情況下企業仍以節省成本爲目標,擴租需求普遍較少。整體待租率攀升至17.1%,而租金續見下調壓力,按季回落 1.5%,與上年同期相比跌7.9%。分區而言,首季度以港島東和九龍東的租金跌幅較為明顯,均按季下調超過2%。 戴德梁行香港董事總經理及項目/企業服務部主管蕭亮輝先生指出:「香港在二月全面通關,讓企業的決策者得以訪港進行考察活動,加快他們落實在港辦公室擴張、減省樓面、搬遷或續租的決定。在過去數周,寫字樓的查詢及看樓活動亦逐漸回升。然而,始終這些活動後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轉化成實際的租賃成交,因此未能即時反映在第一季度的吸納量及租賃表現當中。另外, 儘管通關為市場釋出利好信息,但目前寫字樓待租面積及待租率仍處於高水平,業主難以提高租金,預測全年租金下調幅度介乎 -2至 -4%。」 新租賃成交方面,按行業劃分,繼續以銀行及金融行業租戶(33.3%)面積佔比最大,其次爲專業服務行業(14.8%)及醫療保健/美容業(13.5%)。按地區劃分,九龍東及中區分別佔比超過三成及兩成,當中不乏大型樓面的租賃成交(表三)。蕭亮輝續指:「季內我們見到不少企業落實遷出傳統核心商業區以減省租賃開支,市場上亦看見一些醫療及美容行業的租客進行搬遷活動。展望未來幾個月,內地企業的潛在需求將有助帶動寫字樓租賃活動逐步恢復。另外,本年下半年度將有近200萬平方呎的新供應落成,它們已預租的面積將為市場帶來正吸納量,我們維持全年吸納量的預測約在正40萬平方呎水平。」 隨著香港與內地在2月全面通關,內地旅客回歸,為香港零售市場帶來復甦動力。今年首兩個月零售業總銷貨額總計693億 , 由於去年基數較低,按年錄得17.3%明顯升幅。其中,一向受內地遊客歡迎的商品類別,如"珠寶及鐘錶"、"服裝及配飾"和"藥物及化妝品"升幅最爲亮眼,分別按年大升62.6%、46.4%及22.4%(表四)。街舖空置率方面,各區空置率普遍呈下降之勢。旺角的空置率按季下降1.8個百分點至10.9%,中環則下降1.4個百分點至9.9%,尖沙咀下降1.2個百分點至15.5%,而銅鑼灣的空置率則維持在7.9%。 租金方面,隨著海外和內地旅客重返香港,零售市道回暖,業主叫價態度轉趨強硬。因此,核心區商舖租金結束自疫情以來的跌勢,各區租金均在低位按季回升並錄得低單位數增長 (表五)。當中,主要由本地白領消費者和高端旅客支持的中環按季升3.2%,旺角緊隨其後按季升2.8%,銅鑼灣則按季升2.4%。另一方面,餐飲舖位租金升勢持續,各區年初至今升幅介乎2.4%至3.2%。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商舖代理及管理服務主管林應威先生指出:「中港兩地全面通關後,遊客數字增幅明顯,根據政府最新公佈數據顯示,二月份訪港旅客超過146萬人次,為三年內首破百萬,單計內地旅客亦已超過110萬。商舖需求因而有所提升,租金獲得支持,我們相信上半年的升幅將比原先預期的快,約3-8%。隨著內地旅客回歸,業主叫價進取。不過,零售商普遍持保守態度,季內未見有品牌大肆擴張的情況,畢竟零售商仍需要時間了解內地旅客消費模式的轉變,尤其是高端零售商和大型連鎖店。業主和潛在租户的期望落差,令租賃談判時間延長,因此,租賃成交和租金難以即時呈V形反彈。此外,經過三年封關,香港服務業正面對人才流失問題,人手短缺限制了零售商和餐飲業經營者的擴張速度,亦威脅著香港旅遊業的承載能力。我們認為今年上半年還是零售市場的適應期和摸索階段,較明顯的反彈和擴張活動或要到下半年才能出現。」

Read more

GUM: 3 月份強積金錄得些微正回報

GUM公布,3月份強積金錄得些微正回報,而年初至今亦維持正回報。三大指數中,股票基金指數回報最差。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帶動固定收益類相關表現。 截至3月22日,GUM強積金綜合指數升0.1點 (+0.1%),報221點。3月份,股票基金指數下跌約2點 (-0.5%),報293點;混合資產基金指數上升約1點 (+0.4%),報220點;固定收益基金指數上升約1點 (+0.8%),報123點。2023年3月強積金每人平均賺235港元。 3月份美國及歐洲相繼出現銀行危機,由3月10日美國矽谷銀行宣佈倒閉開始,並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第一共和銀行亦隨即被捲入危機。而標誌銀行在3月12日被紐約州金融服務部查封,亦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這些銀行在規模、富有的客戶群以及存款基礎不具保險性質上均十分相似。同時歐洲瑞信在去年底被揭出現流動性危機後,其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表示不會再為瑞信注資,引起瑞信的股價大跌及其後的收購事件。GUM常務董事陳銳隆指出:「近期銀行危機始於美聯儲和歐央行面對通脹急速升溫,進行凌厲緊縮貨幣政策所引發,地區性銀行面對存款逆流及長債大幅減值雙重打擊,出現流動性缺陷危機。股票市場從年初高位回調,強積金股票表現因而受壓;市場預期年底減息,推高債券價格,填補部份股票損失。預計第二季將受銀行危機影響出現極端波動情況。市況並不樂觀。」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面對同樣的兩難,一方面要透過加息去壓制通脹,一方面亦需要透過提供釋放流動性去緩解銀行危機。歐洲央行3月16日的公布議息結果,一如市場預期將3大政策利率上調0.5厘,該行表示正在密切關注當前的市場緊張局勢,並隨時準備在必要時作出回應,以維護歐元區的價格穩定和金融穩定。歐洲核心通脹2月升至創紀錄的5.6%,政策制定者擔心,由於通脹由服務業薪金激增所引發,將會令到物價增長更加持久,且難以打破。美聯儲在3月22日的FOMC會議上決定僅加息0.25%,此次加息將使基準聯邦基金利率達到4.75%-5%,為2007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鮑威爾暗示銀行系統的動蕩可能會使該央行比兩周前預計的更早結束加息行動。

Read more

羅兵咸:2022 年加密貨幣併購交易數量創歷史新高

根據羅兵咸永道《2023年全球加密貨幣併購和融資報告》,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活動在2022年創下歷史新高,與2021年的358宗相比,2022年的交易數量共錄得626宗。不過,由於市場動盪、估值重置以及全球投資者採取風險規避的投資策略,交易額下降了70%。 美國仍然是加密貨幣併購活動的主導市場,不過在監管措施收緊下可能會導致2023年資本流向歐洲、中東及亞洲。 羅兵咸永道交易服務合夥人Thomas Crasti表示:「去年,解決方案、非同質化代幣和元宇宙公司等範疇的併購和融資活動顯著增長。除了626宗已完成的併購交易外,還有超過2,800筆融資。雖然交易額大幅下降,不過我們看到種子輪融資規模的增長,表明了對該行業基本面的持續堅定投資信念。」報告亦指出加密貨幣行業在2022年經歷了熊市。穩定幣Terra USD和三箭資本(3AC)的崩盤,以及FTX的破產,導致估值下降和投資者行為有所轉變。不過,部分資產負債表強勁的戰略參與者利用這種情況尋找整合的機會。 整體而言,投資者變得更為謹慎,導致交易額大幅下降。美國作爲幾個主要參與者的所在地,繼續主導該行業,並擁有龐大的初創企業和規模擴大的生態系統,使併購活動更加成熟。 美國佔總交易額的78%,包括2022年十大交易中的其中六宗。

Read more

JobsDB: 68%香港打工仔年獲接洽數次 惟缺信心討價還價

JobsDB發佈最新《環球人才調查報告:未來招聘趨勢》調查顯示,2023年東南亞及香港的就業市場是由求職者主導。 報告於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及印尼訪問了97,324名受訪者,當中有34%表示正積極搵新工。儘管面對全球宏觀經濟存在不確定性,打工仔越來越傾向認同「工作是為擁有更好的生活」,而非為工作而活。有67%的香港受訪者表示,穩定的工作及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是他們職涯規劃中最重要的元素及長期目標。報告指出,有17%受訪打工仔指出「工作與生活平衡」為他們理想工作模式的「職場必要條件」的首要考量,排名僅次於「財務補償」(22%),其次重要的包括「有薪假期」及「職位穩定性」。 SEEK亞洲行政總裁Peter Bithos表示:「當面對潛在經濟衰退時,招聘的主導權大多會傾向僱主一方,不過今次情況有別以往,亞洲大部分機構仍在填補疫情時流失的人手。儘管招聘增長速度在市場的不確定性下或有所放緩,但現時市場仍然是由求職者主導,因此『了解如何吸引、聘用及留住人才』對僱主而言非常重要。」 香港的人才爭奪戰持續升溫,有68%的受訪者表示一年獲新工作機遇接洽數次,並有58%受訪者表示未有積極「搵工」,但對具吸引力的工作機會持開放態度。在「後疫情」職場,具競爭力的薪酬及花俏的職銜不再是求職者的唯一考慮因素,有52%的本地求職者表示若在招聘過程中有不愉快經歷,亦會拒絕吸引的Offer。香港頂尖人才的競爭激烈,但求職者與全球同業相比信心相對較弱。 68%受訪者表示一年獲工作機會接洽數次,來自「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資訊科技」、「企業管理」的行業最受追捧,有逾八成人反映年內獲工作機遇「搵上門」數次。 值得留意是,僅6%受訪者認為自己與僱主談判時擁有絕對優勢,比例顯著低於全球平均的19%。儘管「資訊科技」屬香港三大最熱門的工種之一,惟相關受訪者中只有3%人認為自己在談判時佔上風。 另外,招聘廣告的內容往往是吸納人才時最易被忽略的一環。調查指出受訪者認為清晰、簡潔的招聘廣告非常有用,有33%表示關注有列明薪酬範圍的招聘廣告,而27%則看重廣告是否有詳細列明工作職責,只有22%重視工作職銜。 雖然Offer的吸引程度對求職者而言相當重要,但並不是左右求職者決定的唯一因素。據調查結果顯示, 52%受訪者表示若招聘程序體驗差,例如遇到具歧視性的提問,或與面試官不咬弦,他們仍會拒絕條件好的Offer。同樣地,有41%表示假如遴選過程不專業,例如程序太慢或沒有條理,他們亦會婉拒好Offer。 JobsDB香港區營運總監李政勳建議僱主應改善招聘流程以吸引求職者,他指出:「要有效吸引人才,僱主必須檢視打工仔的需要以及適應這些職場的新趨勢。調查顯示,有42%受訪者表示若獲未來上司致電邀請加盟,將提升其接納Offer的機會,故僱主應採取更積極的招聘態度。公司的口碑同樣重要,來自朋友或行家的主動推薦能加強求職者加盟意欲。另外,求職者會透過公司的社交媒體及網站以了解更多其價值觀及文化,才決定是否應徵,因此加強企業的網上曝光率尤其重要,能提高求職者的興趣。」

Read more

預算案一文盡覽:派5,000消費券 寬減100%薪俸稅上限6,00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以下重點措施紓解民困: 力吸訪客 省靚香港招牌動用逾2.5億元繼續舉辦大型盛事提供約3億元爭取更多大型盛事、會議和展覽在港舉行向100萬名訪港旅客發放消費美食禮遇撥款5,000萬元加強推廣香港新優勢開心香港 Happy Hong Kong啟動以市民為對象的「開心香港」活動,聚焦美食體驗、愉快遊樂、文青創作在全港多區舉辦大型美食市集於夏季籌辦以維港為舞台的大型海陸嘉年華西九文化區、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數碼港、科技園、香港賽馬會等將舉辦主題特色活動派發電子消費券向每名合資格的18 歲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兩期發放總額5,000元電子消費券原已登記合資格人士:在4月先發放3,000元消費券,餘額2,000元在年中發放新符合資格人士:經登記後在年中分兩期發放透過不同入境計劃在港居住及來港升學的合資格人士:發放總額2,500元消費券支援企業寬減2022/23課稅年度100%利得稅,上限6,000元寬減2023/24年度首兩季非住宅物業差餉,每季上限1,000元寬減合資格政府處所 / 短期租約及豁免書50%租金和費用,為期6個月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各擔保產品申請期至2024年3月向合資格客運營辦商和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百分百貸款擔保,4月推出延長「旅行社鼓勵計劃」至2023年6月向「旅行社資訊科技發展配對基金計劃」注資3,000萬元,鼓勵業界升級轉型支援市民寬減2022/23課稅年度100% 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6,000元寬減2023/24年度首兩季住宅物業差餉,每季上限1,000元發放額外半個月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在職家庭津貼亦作相若安排延長「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臨時特別措施6個月(至2023年10月)為參加2024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補貼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1,000元延長向此等用戶提供每月50元電費紓緩金至2025年底2023/24課稅年度起,增加子女基本免稅額及子女出生課稅年度的額外免稅額,由12萬元增至13萬元

Read more

開工利是出爐:信銀一人2,000元暫領先 花旗派688元 渣打100元

綜合本地傳媒報道,兔年開工大吉,銀行開工利是金額出爐,當中以信銀國際最為慷慨,今年繼續向員工派電子利是2,000元,暫時在各大零售銀行中領先。另外該行亦推出員工限定「兔年抽利是」,員工可透過inMotion動感銀行「獎賞Go!」平台抽獎。 花旗香港表示,今年繼續以電子方式,向全行員工688元新春利是。該行總經理江碧彤與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李貴莊今日到訪旺角分行及太古城分行,向同事拜年賀新歲,送上新春祝福。 渣打早前已宣佈,為答謝員工過去一年的付出及貢獻,於今年1月為同事送上三份禮物,包括向所有同事送贈兩張香港迪士尼樂園門票,而其中1000名幸運兒更透過新年員工大抽獎額外獲得香港迪士尼酒店住宿,與親友免費享用兩日一夜的度假體驗。另外,渣打香港管理團隊亦親身到各辦公室向員工拜年,並派發港幣100元的開工利是,共慶新春。

Read more

八達通推銀聯卡新客戶優惠 於本地及海外消費即享100元回贈

全球多個旅遊熱點開放,加上中港重新通關,八達通率先推出八達通銀聯卡推廣優惠,由即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新客戶透過八達通App開通八達通銀聯卡後,於本地或海外累積消費滿1,000港元,登記優惠即可享100港元回贈。 除了提供回贈優惠,八達通銀聯卡亦具備多個優點,無論本地出行或海外旅行,於支持銀聯二維碼的商店付款時,只需透過八達通App,展示付款碼讓商戶掃描,或掃描商戶碼即可,同時享有銀聯商戶優惠。消費金額亦會直接於八達通銀包扣除,不怕超額消費。客戶於八達通App亦可隨時開啟或關閉二維碼付款功能,及設定每次交易限額,雙重保安。 八達通銀聯卡申請簡便,八達通銀包 Plus 或 Pro(已認證)持有人可以透過八達通App即時開通八達通銀聯卡,毋需提供任何證明文件,確認條款及細則後即可開卡,開卡後亦可馬上使用。

Read more

JobsDB:職場初哥平均年半轉一次工 「Hybrid」成求職熱搜字

JobsDB公布最新年度招聘數據,隨疫情影響逐步消弭,職場動態更趨活躍,2022年整體招聘廣告數字較疫情初期(2020年)上升53%。疫情後打工仔的轉工情況亦較為頻繁,2022年僱員的普遍就職年期中位數為21個月,按年縮短13%,即不足兩年便轉一次工。 去年JobsDB整體廣告數字按年增長4.7%,當中招聘需求最高的五大工種分別為「企業銷售及業務發展」、「資訊科技」、「行政及人力資源」、「銀行/金融」及「會計」 。 另外,隨香港逐步取消入境檢疫安排,訪港人次自去年第二季逐漸回升1,加上香港於1月8日與內地實施首階段通關,企業積極為開關做準備,紛紛加快招聘步伐,前線服務業及與旅遊相關行業的招聘均有明顯增長。其中「旅遊業/旅行社」的招聘廣告數字按年增長46%,較2020年增幅逾一倍(101.6%);其次是「航空服務業」,招聘數字按年升36%,較2020年增幅逾六成(61.1%)。而2021年已見復甦的「酒店款待/酒店服務業」的招聘數字亦按年增長28%,較2020年高61.1%。 JobsDB最新招聘廣告數據亦顯示,後疫情時期的打工仔整體轉工頻率加快,當中以18至25歲的職場新人最為頻繁,平均就職年期較疫情前縮短2個月,大約1.5年(平均17.5個月)就會轉換新的工作;當中更以18至22歲的新鮮人最為頻繁,任職不足一年(平均9.3個月)便跳槽到新的職場。 在眾多求職關鍵詞中,「Hybrid 」(混合辦工模式)對打工仔最具吸引力。「靈活工作」、「Hybrid」、「遙距工作」及「在家工作」繼續成為2022年招聘廣告的熱門關鍵詞。在去年的招聘求職關鍵詞搜尋量方面,「在家工作」的搜尋量仍然大幅領先,但較2021年下跌16%,而「Hybrid」則成後起之秀,去年搜尋量按年增幅達156%。 提及「Hybrid」的招聘廣告平均申請人數按年攀升逾四成(42%),反映打工仔對靈活工作模式的追求,亦顯示僱主對彈性工作模式持更開放態度,以提升招攬的吸引力。 JobsDB香港區營運總監李政勳認為,面對現時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如何留住和激勵人才是企業的首要難題。隨著香港就業市場逐漸由疫情中復甦,企業和打工仔亦開始重整工作模式。自疫情以來,JobsDB留意到求職者對靈活性的渴望愈趨強烈,特別是新世代僱員,他們不但追求「混合辦工模式」,而且期望企業可以提供相應靈活的安排。因此在制定人力資源政策時,企業應考慮員工的實際需要,糅合混合上班模式的優勢,讓僱員選擇適合的工作模式及環境,從而提升職缺的吸引力及員工的滿足度。

Read more

羅兵咸永道預料財政赤字為1,090億港元

羅兵咸永道預料香港特區政府在2022/23財政年度將錄得1,090億元(港元,下同)的財政赤字;期內整體財政收入為6,810億元,支出為7,900億元。根據羅兵咸永道的最新預測,本年度利得稅及薪俸稅收入約為2,348億元,稍低於政府原先預計的2,472億元。本行預料整體印花稅收入將錄得950億元;預計全年度賣地收入為800億元,較原先預計的1,200億元低33%。 該行預計的7,900億元整體支出總額與原先預測的8,073億元相近。羅兵咸永道估計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財政儲備為8,481億元,相當於約12個月的政府總開支。為幫助企業和市民走出「疫」境及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羅兵咸永道敦促政府考慮為特定行業和人才提供稅收和非稅收支持。 同時,為減輕企業和市民的財政負擔,該行建議政府繼續提供2022/23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100%寬減,並增加上限至每宗25,000元。此外,由於薪俸稅下的免稅額已至少四年未有作出調整,該行亦建議將所有免稅額增加至少 10%。 隨著近期利率上升,羅兵咸建議將居所貸款利息扣除上限提高至每課稅年度150,000元,並將最長扣除期延長至25年,同時建議針對住宅租金扣除上限進行同等調整。 羅兵咸永道中國南部及香港地區稅務主管合夥人李尚義表示,鑒於疫情持續、地緣政治問題和經濟衰退等多項挑戰,預計政府支出將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雖然他們有信心財政儲備在未來一年恢復正增長,尤其是在重新開關之後,但政府亦應就基礎設施融資作長遠的計劃,考慮採用基礎設施融資證券化和基礎設施基金等其他方式。羅兵咸永道對香港 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招商引資和吸引人才措施表示歡迎,認爲可支持香港的長遠發展。該行亦希望看到更多有效的稅收和非稅收優惠措施支持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以振興香港經濟,並通過在大灣區的合作以及利用即將成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成員的優勢,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Read more
Page 13 of 16 1 12 13 14 16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