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署近日發布12月新批准的105款國產遊戲版號(11月共批87款國產網絡遊戲),單次審批數量首次突破百款,所涵蓋的遊戲企業範圍也更廣,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遊戲工委和廣大遊戲企業深受鼓舞。這次新批版號,是繼12月22日新批准一批進口網絡遊戲版號後,國家新聞出版署又批准發布的一批國產網絡遊戲版號,有力展示了主管部門積極支持網絡遊戲發展的鮮明態度。涉及上市公司主要有騰訊《逆戰:未來》、網易(09999.HK)《螢火突擊》《四方域之詩》、金山軟件(03888.HK)旗下西山居《東方:平野孤鴻》在列。國家新聞出版署和遊戲產業網的統計信息表明,2021年全年發放遊戲版號748款,其中國產672款,進口76款;2022年全年發放遊戲版號512款,其中國產468款,進口44款;2023年截至目前發放遊戲版號1,075款,其中國產977款,進口98款。三年的數據表明,版號政策的穩定性逐步增強,遊戲市場回升明顯。
Read more差估署公布,11月份本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最新報316點,按月續跌1.99%,連跌七個月,創2017年2月後(逾六年半)最低;首十一個月累跌約5.59%。當中,實用面積約1,075方呎以上大型住宅單位售價指數報282.8點,按月跌1.94%,實用面積約1,075方呎及以下中小型單位售價指數報317.3點,按月跌1.98%。11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較2021年9月的歷史高位398.1點,低約20.62%。11月份私人住宅租金指數最新報186.8點,按月升0.65%,連升十個月,並屬2019年12月後近四年高;首十一個月累升6.44%。
Read more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道,電訊盈科(00008.HK)考慮以約10億美元,折合約78億港元價格,出售光纖業務的重要少數權益。報道指,電訊盈科正就潛在交易與財務顧問研究,相關資產引起中國投資者和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的興趣。
Read more投資基金公會一項退休調查顯示,受訪的在職人士平均約37歲開始規劃退休,預計約61歲退休,平均需要762萬元才能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高收入受訪者所需金額明顯更高。調查指,受訪者平均預計儲蓄僅能維持17年退休生活,考慮到人口老化趨勢,以本港平均預期壽命85歲計,儲蓄明顯不足。調查於8月底至9月中進行,透過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1001名25至64歲在職香港居民,以及80名已退休人士。調查發現,65歲以下的在職人士要求強積金投資的每年平均回報為11.4%,退休人士要求8.9%;在投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和基礎設施債券方面的回報,更要求高達13%和12%的回報。不過,自強積金推出至今年6月底,股票基金回報僅約3.8%,混合型基金約3.7%。
Read more融創中國表示,各項重組條件已獲滿足,即日起生效。公告指,公司將持有的約14.7%融創服務股份,轉讓至有關債權人的帳下,作為部分重組對價,以換取債權人解除及免除現有債權申索合共約7.75億美元。完成轉讓後,融創中國在融創服務的權益降至約49.7%。公司又指,新票據、強制可轉換債券及可轉換債券預期將於明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Read more小米第3季業績扭虧為盈,轉賺48.7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蝕約14.8億元。以非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計算,經調整淨利潤近59.9億元,按年升1.8倍,按季升16.5%。 上季收入708.9億元,按年升0.6%,按季升逾5%。 總結今年首3季,小米業績同樣扭虧為盈,轉賺127.5億元,去年同期蝕約6.8億元。經調整淨利潤143.6億元,按年升逾1倍。收入1977.3億元,按年跌約8%。 本季度,小米研發支出人民幣50億元,同比增長22.0%。五年之內(2022-2026)小米將投入研發1000億元人民幣。根據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發佈的《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 30782.9億,而小米研發投入162億元,在全國研發投入中佔比0.53%。 本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重回增長,全球市佔率達14.1%,連續3個季度環比提升。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180萬台,同比增長4.0%,環比增長27.0%。 小米的IoT業務實現了收入和毛利率的同步增長。Q3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達到人民幣207億元,同比增長8.5%,毛利率則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7.8%,同比提升4.3個百分點。 小米AIoT平台活力強勁,截至2023年9月30日,A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含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數達6.99億,同比增長25.2%;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至AIoT平台的設備(不含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用戶數達到1370萬,同比增長26.0%。 期內,小米的互聯網業務也實現多項突破。總收入達人民幣78億元,創歷史新高,毛利率為74.4%,同比提升2.3個百分點。
Read more太古地產向證監會出售港島東中心12個樓層,作價54億元。公告指,出售可讓公司獲取資金,將用作一般營運資金。公司估計,按今年6月底的物業帳面值及出售相關開支計算,出售將導致未來數個財政年度錄得虧損3100萬元。太 古地產發言人表示,錄得輕微法定虧損,主要源自交易相關費用及稅項成本。但參考歷史成本,亦即按基本基準計,預料未來數年完成交易後,將錄得基本溢利約43.62億元。發言人說,今次交易價格符合市場水平,並略高於截至6月底止的獨立估值,亦即約52.81億元。
Read more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金管局與證監會就惡劣天氣繼續進行交易下,因應不同場景的痛點和處理進行討論,包括惡劣天氣當日或之前的支票清算、資金調撥等問題。他認為,對銀行而言,某些場景不是太難處理,因為惡劣天氣下港股暫停交易,但美股交易繼續,相關資金調撥一直繼續進行,因此市場有參考例子。他重申,當局對有關計劃持非常開放態度配合,亦明白惡劣天氣下要確保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另外,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提到,陳家齊出任「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任行政總裁,將開始組織整個團隊,初期有部分人員向金管局借調。他又說,「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為合作關係,部分資金來自共同投資基金,引進辦將擔當轉介等角色,至於「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將針對企業來港投資是否有合理回報、財務是否可行等給予意見。余偉文又指,亞洲有不少機遇,留意到部分私募基金於香港的辦公室正增加人手,目前亦未見歐美私募基減少投資於香港。
Read more聯交所向市場參與者發公告指,《2023年印花稅(修訂)(證券轉讓)條例草案》已獲立法會通過,修訂條例將於今日(16日)在憲報刊登,並於明日(17日)起生效,根據該條例草案,關於任何香港證券的售賣或購買(但非證券經銷業務)的成交單據可予徵收的印花稅的稅率,由0.13%調低至0.1%,通知交易所參與者由明日起下調印花稅稅率。
Read moreJobsDB作為SEEK旗下領先的香港網上求職招聘平台, 於今年第三季委託獨立調查機構,訪問了41個行業共407家本港商業機構,就2024年的招聘、薪酬及福利意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僱主預期來年打工仔平均薪金調整幅度為+2.2%,較2023年的+1.6%輕微回升0.6個百分點。加薪幅度最多的三個行業分別為「建造業」(+4.4%)、「飲食業」(+4.2%)及「金融科技業」(+3.9%)。展望來年勞工市場動向,超過三成(35%)受訪者持樂觀態度,較2023年輕微上升3個百分點。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僱主表示遇到招聘困難,最大原因為「難聘請相關技能人才」。JobsDB香港區總經理李政勳表示:「隨著今年勞動市場回暖,招聘廣告的申請數量較去年增加,但不少僱主仍然面對請人難的問題,反映本港的人力資源出現『技能錯配(skills mismatch)的情況 』。我們留意到僱主正利用不同方法擴闊人才庫,我們亦同時鼓勵僱主即時『變陣』投入資源,為現職員工提供更多技能培訓機會。此外,僱主亦可以推出實習計劃,由內部開始培育新生力量,逐步銜接及填充公司內部的職能需要。當員工感受公司有意將資源投放落自己身上,亦能有效增加員工士氣,從而增加對公司的歸屬感,以及減低流失率。」在招聘策略上,僱主推出Work-life balance措施吸引人才,願意於「辦公室增設娛樂和運動設施」及實施「4/4.5天工作週」的企業數量增長最為明顯。另外,企業更積極向外招才,分別有63%及60%受訪企業表示將會考慮聘請內地專才及海外人才,按年分別上升9個百分點及5個百分點。就AI對於企業招聘的影響,僅8%受訪企業認為引入AI技術會減少其招聘需求,惟逾半數已採用AI技術的企業表示對人才的需求會因而增加。JobsDB香港區總經理李政勳表示:「我們預期AI並不會完全取代某一個工種,反而對員工的技能和工作要求有所轉變。員工的身份將由生產者變成 『把關者』以更有效地應用AI技術。僱主可積極投資AI再培訓和相關的技能提升課程,讓員工能夠更快地適應新時代,並建立AI使用指引和守則,以確保員工能夠安全正當地使用AI。」
Read more港交所(00388.HK)主席史美倫任期將於明年4月港交所股東周年大會後屆滿,《明報》引述消息報道,現年74歲的任志剛近月私下向不少財金界友人透露,無意出任港交所主席一職。至於現年68歲的證監會前主席唐家成,被視為港交所主席繼任人的另一熱門人選。他近年屢獲政府委以重任,先於2020年獲委任為國泰(00293.HK)董事局觀察員,再於今年8月獲委任為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主席。小組早前提交建議獲特首接納,並在《施政報告》中決定將股票印花稅率,由0.13%降低至0.1%。
Read more美國聯儲局議息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是連續第二次會議按兵不動,符合市場預期。會後聲明指,美國金融條件和信貸條件收緊影響到經濟表現,但第三季經濟增長仍然強勁,年率化增幅達到4.9%,較預期強勁,重申將「繼續評估進一步緊縮政策的程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