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頓
香港政府近年積極探索新收入來源,財政預算案中研究賽馬會籃球開賭的提議備受關注。根據市場數據,香港非法籃球賭博市場規模高達52.5億港元,合法化後預計帶來可觀稅收。這篇文章將分析籃球開賭的潛在市場規模、稅收效益,並回顧足球博彩合法化的歷史經驗與社會反應,幫助讀者全面理解這一政策的利弊。
為什麼要研究籃球開賭?香港市場需求解析
香港人對籃球的熱情不容忽視,街頭籃球場隨處可見,相關搜尋量在Google Trends中持續高企。非法籃球賭博市場估計涉及10萬至15萬人,年投注額達52.5億港元。合法化這一市場不僅能規範賭博行為,還能將資金轉化為政府稅收,減少非法活動帶來的社會成本。專家指出,香港市民對體育博彩的需求正在上升,籃球開賭或成為財政預算案的新亮點。
籃球開賭市場規模與稅收效益估算
若籃球博彩合法化,假設能全數捕捉現有非法市場,潛在市場規模可達52.5億港元。以足球博彩的稅率為參考,稅收約佔總投注額的10%,估計年度博彩稅收入可達5.25億港元。即使只有60%的非法賭博者轉向合法渠道,市場規模仍可達31.5億港元,稅收約3.15億港元。以下是詳細估算:

足球博彩的歷史教訓:稅收與社會影響
根據歷史記錄,香港政府於2003年授權香港賽馬會(HKJC)經營足球博彩,作為規範非法賭博市場的措施。當時,非法足球賭博盛行,政府希望通過合法化減少相關犯罪活動,並將收益用於公共財政。賽馬會作為唯一合法運營機構,負責馬賽、足球博彩及六合彩,成為香港最大的納稅人和慈善捐贈者。
在2022/23財政年度(即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賽馬會的足球博彩總投注額達到1569億港元。這一數字顯示足球博彩市場的規模龐大,佔據賽馬會總投注額3048億港元的顯著比例。根據稅收結構,足球博彩的稅收計算基於淨投注收益(net stake receipts),稅率為50%。計算顯示,該年度足球博彩稅收約157億港元,與賽馬和其他博彩項目共同構成賽馬會對政府的重要財政貢獻。
籃球開賭的爭議與未來展望
籃球開賭的提議同樣引發爭議。支持者認為,這能為財政預算案注入新資金,減少非法賭博帶來的犯罪問題。反對者則擔心賭博成癮增加,對青少年和弱勢群體造成負面影響。參考足球博彩經驗,未來若推行籃球開賭,需搭配嚴格監管和教育措施,以平衡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
結論
香港財政預算案研究籃球開賭具有合理性,潛在市場規模達52.5億港元,預計稅收效益可達5.25億港元。足球博彩的成功案例顯示,這一政策有望增加政府收入並規範市場。然而,社會反應的複雜性提醒我們,推行前需充分評估風險並制定配套措施。籃球開賭能否成為香港博彩業的新里程碑,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