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二月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嚴剛議員的提問和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的書面答覆:

問題: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於二○二二年十二月投入運作,專責引進對香港有重要策略價值的產業(包括先進製造業)的重點企業來港發展。有分析指出,先進製造業的投資集中於技術和資本,創造職位有限,亦有意見認為,自動化和智能化雖然可能減少傳統製造業職位,但也創造了技術維護、研發和管理職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如何評估引進辦在二○二三年及去年的工作成效;

(二)有否統計,先進製造業相關企業的投資額及聘用員工的數目;政府如何評估,在二○二三年和去年就引進先進製造業重點企業所實施的相關稅務、融資及人才等各方面政策的成效,以確保吸引投資和創造就業的目標得以實現;及

(三)有否評估,本地大學培訓的人才是否切合未來先進製造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在引進相關重點企業時,會否因應企業發展需要推出支援培育人才的計劃,例如設立職業培訓基金,並鼓勵企業與大學和職業訓練學校合作提供與先進製造業相關的培訓課程,以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

答覆:

主席: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專責引進對香港有重要策略價值的產業的企業,工作包括物色目標重點企業、了解它們的需要,以及為落戶在港的重點企業提供特別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務。就嚴剛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引進辦自二○二二年十二月投入運作以來,一直積極接觸世界各地高潛力、具代表性的企業。儘管近年經濟環境複雜多變,過去兩年引進辦的工作仍然進展良好,至今已引進66家重點企業,它們分別來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四個策略產業。當中,約八成重點企業已經或計劃在香港設立國際或地區總部,預計未來數年合共會為香港帶來約420億元的投資和創造超過17 000個職位。

  引進辦亦持續跟進已落戶香港的重點企業的發展情況以及需要,輔助及加快它們以香港作為基地,進入內地市場或拓展海外業務,從而催化香港產業多元化及轉型,同時鞏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吸引更多海外的企業以香港作為基地去開拓內地市場,以及協助內地的企業藉香港「走出去」海外市場。

(二)根據引進辦的資料,在已引進的66家重點企業之中,有12家屬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產業類別,當中不少是市值或估值過百億元,並擁有行內前沿技術的企業。它們均已經或計劃於本地設立研發中心及/或生產基地,︀有七成半更計劃在香港建立國際或地區總部。引進辦一直密切跟進這些企業的發展情況及需要,提供度身訂造的配套服務,包括透過一系列與創科園區、大學及科研機構、商會和專業團體等單位的配對活動,加快它們在香港開展業務。預計未來數年,單以上述先進製造企業計算,它們將合共在香港投資約56億元,並能創造超過1 800個就業機會。先進製造業重點企業在港落戶和進一步擴大營運,更有助吸引其上、中、下游的公司來港,促進先進製造產業提速發展,以及助力傳統製造業升級轉型,建構更蓬勃的產業生態圈,同時有助創造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

  事實上,政府一直致力透過不同措施鼓勵製造業(包括先進製造業)利用創科升級轉型,推進香港新型工業發展。有關措施的實施進度符合預期。稅務方面,政府為在香港進行研發活動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企業的合資格研發活動開支,可享有額外稅務扣減,其總額的首200萬元,可獲300%稅務扣減,餘額亦可獲200%扣減。有關的扣減金額不設上限,適用於所有合資格企業。稅務局現正處理二○二三/二四課稅年度的報稅表及進行評稅工作,而稅務局在利得稅評稅方面,未有以傳統或先進製造模式作進一步統計分類,因此未能提供相關稅務統計數據。

  政府亦提供資助進一步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旨在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目標在二○二七年將計劃下的智能生產線增至最少130條。截至二○二五年一月,已有63宗申請獲「新型工業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支持,涉及共超過100條生產線,進展理想。另外,政府於二○二四年九月推出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加速計劃」),以配對形式,為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及其他策略性產業的企業,提供更多資助。該計劃下首宗項目在二○二五年年初獲評審委員會支持,項目的總預算金額約為六億元,預計「加速計劃」資助金額約為二億元。政府樂見企業積極參與兩項計劃,利用創新科技實現智能化製造,以提升競爭力。

  與此同時,政府亦積極引領市場資金,加大對創科產業的投資。例如,二○二四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成立母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涵蓋先進製造等領域,以系統性建設創科產業生態圈。另外,《施政報告》亦提出優化「創科創投基金」,調撥最多15億元與業界以配對形式成立聯合基金,投資包括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策略性產業的初創企業,以完善香港初創生態圈建設。

(三)香港的專上院校可靈活開辦符合市場需要的課程,並與相關行業持份者保持溝通,適時調整有關課程的教學內容,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教育局亦一直支持不同政策局/部門就相關政策範疇的人力及培訓需求。

  為培育相關本地人才,創新及科技基金於二○一八年八月推出了「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2(政府):1(企業)的配對方式資助本地企業讓其員工接受高端科技培訓,尤其是新型工業化相關的培訓。

  引進辦一直積極推廣並鼓勵落戶香港的重點企業,考慮參與政府推出的人才培訓計劃,為其人才培育提供支持。與此同時,引進辦亦一直推動和鼓勵這些重點企業與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行交流,探討科研合作及人才發展,以全方位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