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二月十一日)出席2024年品牌選舉頒獎典禮暨品牌局二十周年誌慶晚宴的致辭:
周強副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兼貿易處負責人)、陳家偉主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盧金榮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兼香港品牌發展局名譽主席)、各位主禮嘉賓、各位好朋友:
大家好!先祝各位蛇年萬事勝意、生意興隆、工作順利、家肥屋潤。新年新氣象,踏入新一年,市面氣氛很熱鬧。不少旅客來港,感受這裏的過年氣氛。明天是元宵佳節,再過幾天便是西方情人節。不少商店、餐廳、商場,都推出了各有特色的產品來吸引客戶。
這些商店的招徠和香港東西匯萃的特色,令香港對消費者及旅客別具吸引力。
的確,不論是產品還是服務,只要能妥貼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便能建立起口碑和信心,久而久之成為了消費者心中的良好品牌、企業生意的保證。當消費者和旅客在港的消費和出行體驗不斷累積,香港品牌的內涵便建立起來。
香港品牌發展局(品牌局)成立二十年來,持續不懈地推動工商界對建立品牌的認同,突顯品牌的增值作用,以及推廣品牌建立的重要性,這工作意義重大。我為廠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於二○○五年牽頭成立品牌局這遠見點讚。品牌局一直與政府緊密合作,幫助香港品牌在本地扎根,並走向國際舞台。這些工作既讓做出成績的品牌獲得更廣泛的認識和認同,也推動彼此間更多的經驗分享和交流,激發更多的創新和探索。
我外訪時經常有一個感受,就是海外的朋友對「香港品牌」有很高的評價,它代表着標準高、品質佳、有保障。「香港品牌」在全球範圍具有不俗的競爭力,我們要用好這個優勢,全力打造品牌,而且不單是在本港市場,更要放眼內地和海外。這樣做雖然不容易,卻可為大家打開更龐大的市場、帶來更大的商機。
究竟品牌建立的核心法則是甚麼呢?在座各位都是專家和營銷高手,有豐富的經驗和心得。容許我從消費者的角度,談三點觀察。
一、以消費者的需要為中心。無論是改良舊產品或研發新產品,借助科技令產品更智慧易用,當然不可或缺。但是,更重要的其實是以消費者的需要為中心。對消費者的生活環境、模式和節奏有深刻洞察,才能創出新的點子,讓產品更易接通用家的需要,觸發購買的意欲。
這裏的難點也許不是同行間的競爭,而是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要求亦持續提升。就以手機為例,以前也許是追求手機要體積細和輕巧,現在卻要求手機屏幕要夠大、拍攝的質量好。又例如一些小巧的精品,略為漲價往往銷售額便銳降;但另一邊廂,有些盲盒禮物的售價卻可以倍翻。究竟是賣產品抑或賣體驗呢?消費者願意付出的價錢往往很不一樣。這讓我們深思什麼才是自己商品的品牌價值?
二、堅持品質和創新。品質始終是建立品牌和良好銷售的基石。只有優質產品才能成就真正的經典品牌。品牌不僅是企業的標誌或名稱,更多是一種情感連繫和價值認同。持續的創新、體驗的創造、價值的優化,都反映着企業對市場變化的觸覺和對需求轉變的理解。創新,是讓品牌能夠保持活潑生命力的關鍵。
三、品牌建立需要數據驅動的營銷策略和網上的銷售平台。透過數據分析,將消費需求的結構與變化,跟地域和時間等維度相結合,不單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客戶過去的選擇,也讓我們有能力更好的預估未來的需求。
電商或平台營銷其實早已成為營銷的主流。政府也積極提供相關的支持。例如去年貿發局(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香港好物節」,帶了超過230個香港品牌進軍內地電商平台,用直播帶貨、KOL試玩等年輕一輩喜愛的方式,讓內地消費者更多認識香港品牌。我們會繼續用好電商平台,並會考慮擴展至東盟等其他市場。
此外,我注意到近期的一個趨勢,就是利用傳統文化來開拓新的品牌,並且有越來越多成功的案例。大熱遊戲《黑神話:悟空》,以及最近在內地票房火爆的《哪吒2》,都是透過對傳統文化的再演繹,道出一些觀眾所認同和欣賞的價值,從而廣泛地獲得客戶的認同與喜愛,因而取得成功。
香港的營銷一直有令人欣喜的成功案例。無論是今天獲奬的企業,又或是在業內長期堅持且成績理想的公司,大家的點滴努力,都為建構優質的「香港品牌」作出了貢獻。特區政府會繼續全力支持各位的品牌建立工作,希望大家繼續迸發創意,敢想、敢做、敢試,讓你們的前瞻眼光轉化為新產品。
最後,我祝願品牌局繼往開來,在另一個二十年再創高峰,也再次恭祝大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生意興隆!謝謝大家。
周強副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兼貿易處負責人)、陳家偉主席(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盧金榮會長(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兼香港品牌發展局名譽主席)、各位主禮嘉賓、各位好朋友:
大家好!先祝各位蛇年萬事勝意、生意興隆、工作順利、家肥屋潤。新年新氣象,踏入新一年,市面氣氛很熱鬧。不少旅客來港,感受這裏的過年氣氛。明天是元宵佳節,再過幾天便是西方情人節。不少商店、餐廳、商場,都推出了各有特色的產品來吸引客戶。
這些商店的招徠和香港東西匯萃的特色,令香港對消費者及旅客別具吸引力。
的確,不論是產品還是服務,只要能妥貼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便能建立起口碑和信心,久而久之成為了消費者心中的良好品牌、企業生意的保證。當消費者和旅客在港的消費和出行體驗不斷累積,香港品牌的內涵便建立起來。
香港品牌發展局(品牌局)成立二十年來,持續不懈地推動工商界對建立品牌的認同,突顯品牌的增值作用,以及推廣品牌建立的重要性,這工作意義重大。我為廠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於二○○五年牽頭成立品牌局這遠見點讚。品牌局一直與政府緊密合作,幫助香港品牌在本地扎根,並走向國際舞台。這些工作既讓做出成績的品牌獲得更廣泛的認識和認同,也推動彼此間更多的經驗分享和交流,激發更多的創新和探索。
我外訪時經常有一個感受,就是海外的朋友對「香港品牌」有很高的評價,它代表着標準高、品質佳、有保障。「香港品牌」在全球範圍具有不俗的競爭力,我們要用好這個優勢,全力打造品牌,而且不單是在本港市場,更要放眼內地和海外。這樣做雖然不容易,卻可為大家打開更龐大的市場、帶來更大的商機。
究竟品牌建立的核心法則是甚麼呢?在座各位都是專家和營銷高手,有豐富的經驗和心得。容許我從消費者的角度,談三點觀察。
一、以消費者的需要為中心。無論是改良舊產品或研發新產品,借助科技令產品更智慧易用,當然不可或缺。但是,更重要的其實是以消費者的需要為中心。對消費者的生活環境、模式和節奏有深刻洞察,才能創出新的點子,讓產品更易接通用家的需要,觸發購買的意欲。
這裏的難點也許不是同行間的競爭,而是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要求亦持續提升。就以手機為例,以前也許是追求手機要體積細和輕巧,現在卻要求手機屏幕要夠大、拍攝的質量好。又例如一些小巧的精品,略為漲價往往銷售額便銳降;但另一邊廂,有些盲盒禮物的售價卻可以倍翻。究竟是賣產品抑或賣體驗呢?消費者願意付出的價錢往往很不一樣。這讓我們深思什麼才是自己商品的品牌價值?
二、堅持品質和創新。品質始終是建立品牌和良好銷售的基石。只有優質產品才能成就真正的經典品牌。品牌不僅是企業的標誌或名稱,更多是一種情感連繫和價值認同。持續的創新、體驗的創造、價值的優化,都反映着企業對市場變化的觸覺和對需求轉變的理解。創新,是讓品牌能夠保持活潑生命力的關鍵。
三、品牌建立需要數據驅動的營銷策略和網上的銷售平台。透過數據分析,將消費需求的結構與變化,跟地域和時間等維度相結合,不單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客戶過去的選擇,也讓我們有能力更好的預估未來的需求。
電商或平台營銷其實早已成為營銷的主流。政府也積極提供相關的支持。例如去年貿發局(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香港好物節」,帶了超過230個香港品牌進軍內地電商平台,用直播帶貨、KOL試玩等年輕一輩喜愛的方式,讓內地消費者更多認識香港品牌。我們會繼續用好電商平台,並會考慮擴展至東盟等其他市場。
此外,我注意到近期的一個趨勢,就是利用傳統文化來開拓新的品牌,並且有越來越多成功的案例。大熱遊戲《黑神話:悟空》,以及最近在內地票房火爆的《哪吒2》,都是透過對傳統文化的再演繹,道出一些觀眾所認同和欣賞的價值,從而廣泛地獲得客戶的認同與喜愛,因而取得成功。
香港的營銷一直有令人欣喜的成功案例。無論是今天獲奬的企業,又或是在業內長期堅持且成績理想的公司,大家的點滴努力,都為建構優質的「香港品牌」作出了貢獻。特區政府會繼續全力支持各位的品牌建立工作,希望大家繼續迸發創意,敢想、敢做、敢試,讓你們的前瞻眼光轉化為新產品。
最後,我祝願品牌局繼往開來,在另一個二十年再創高峰,也再次恭祝大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生意興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