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今日(二月四日)呼籲市民奉行健康生活模式,並透過接受篩查及早發現癌症,以響應二○二五年「世界癌症日」。
   
  國際抗癌聯盟自二○○○年起將每年二月四日定為「世界癌症日」,旨在提高全球對癌症的認識,共同對抗癌症。今年主題強調癌症治療必須以人為本,因為每名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呼籲大家團結一心,讓患者得到全面關顧,過更好的生活。
   
  衞生署發言人說:「政府一直秉持以人為本的方針防控癌症。癌症是香港的頭號殺手,於二○二三年造成近15 000人死亡。在二○二二年,香港錄得超過35 000宗癌症新症,最常見的五種癌症分別是肺癌、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和肝癌。隨着人口高齡化,預期新症數字和醫療需求將進一步上升。」
   
  約四成癌症個案可透過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和減少接觸主要風險因素預防,如避免吸煙和飲酒、多做體能活動、保持均衡飲食及維持健康體重和腰圍。因此,衞生署推出一系列針對各年齡層的健康促進計劃,透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健康意識。為更有系統及全方位提升市民健康,《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會針對香港人口結構及不同社群的健康需要,訂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策略,按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制訂市民健康管理計劃。
   
  為了將醫療系統及大眾思維由以往的重治療轉化為重預防,政府正改革醫療服務,並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提供健康促進、健康風險因素評估、疾病篩查及慢性病管理服務。為此,全港18區均已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統稱地區康健中心)。在基層醫療署的指導下,地區康健中心積極推廣「健康人生計劃」,以疾病預防、全人護理為核心原則,根據最新證據制訂個人化的預防保健計劃,應對市民不同人生階段的健康需求。家庭醫生和基層醫療的醫護專業人員將合作推廣健康生活模式及疾病預防,包括提供教育和疫苗接種以預防癌症,並根據個人風險因素提供癌症篩查建議。
   
  癌症篩查方面,政府採取實證為本的方式,以達至及早識別早期癌症和開始早期治療,從而提高存活率。政府已推出子宮頸普查計劃、大腸癌篩查計劃,以及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先導計劃。基層醫療署將於今年底前推行乙型肝炎篩查資助的先導計劃,旨在及早發現和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從而降低併發症(如肝硬化和肝癌)風險。衞生署發言人亦提醒市民,進行篩查前,應諮詢醫生了解篩查測試的好處和局限,以作出知情決定。市民可到衞生防護中心網頁或透過衞生署@DH流動應用程式瀏覽有關健康建議。
   
  除癌症預防及篩查,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已實施了一系列措施提升癌症護理服務。醫管局採取跨專業模式進行診斷服務,為疑似癌症患者提供及時的檢查和診斷。醫管局已為疑似肺癌患者試行此服務模式,並探討擴展此項服務。醫管局轄下醫院由本年度起逐步加裝直線加速器,提升癌症治療的服務量。同時,醫管局亦擴大藥物名冊的涵蓋範圍,納入新的癌症治療藥物和擴大現有專用藥物的臨床應用範圍。醫管局以病人為中心,制訂個人化護理計劃,如「癌症個案經理計劃」和「全身性抗癌藥物治療診所服務」,為癌症病人提供更好支援。
   
  政府會繼續多管齊下推動癌症防控工作,並致力為所有癌症患者提供適切治療。有關「世界癌症日」的更多資訊,可瀏覽www.worldcancerday.org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