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今日(一月二十三日)公布二○二三年度健康行為調查報告,探討與香港市民健康有關的主要行為和生活習慣,並提醒市民應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習慣,以減低患上主要非傳染病的風險。政府會為市民訂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策略,協助制訂健康管理計劃。市民可瀏覽衞生防護中心網站以查閱調查報告。
 
  調查於二○二三年七月至十一月進行,訪問了超過4 800名15歲或以上的陸上非住院香港人口。調查報告的結果顯示,香港市民普遍有一些不健康但可改變的生活習慣,這些生活習慣均是罹患常見非傳染病的重要風險因素。具體而言:
 

  • 體能活動方面,14.8%的18歲或以上人士體能活動量不足,即未能達到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建議(即每星期進行最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體能活動/最少75至150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同等程度的中等和劇烈強度活動組合)。若與二○二○至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即24.8%)比較,相關情況顯著改善,部分原因可能與社會繼新冠疫情後全面復常有關。

 

  • 水果及蔬菜攝取量方面,絕大部分人(97.0%)的攝取量不足,即每日食用少於世衞建議的400克或五份蔬果。是次調查結果與二○二○至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97.9%)相若。

 

  • 飲用酒精飲品方面,15歲或以上人士中,每月暴飲(即在同一場合連續飲用最少五罐啤酒、五杯餐酒或五杯烈酒)至少一次的比例,由二○二○至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2%增加至今次調查的2.7%。

 

  • 預防疾病措施方面,是次調查中有46.2%的50至75歲人士曾接受大腸癌篩查,比率較二○二○至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時的42.6%高。但就子宮頸普查,25至64歲的女士中曾接受普查的人為49.8%,較二○二○至二二年度的調查低(52.1%)。

   
  政府致力應對非傳染病,保障市民健康。《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會針對香港人口結構及不同社群的健康需要,訂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策略,提升市民健康,按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制訂市民健康管理計劃。與此同時,衞生署採取多項策略在學校、工作場所及社區推廣健康生活模式,包括均衡營養和恆常運動。就飲用酒精飲品方面,飲酒人士可利用衞生署的「電子飲酒篩查及簡要介入」工具,評估自己的飲酒風險和獲取適切健康建議。衞生署亦已推出「戒酒輔導服務先導計劃」,透過受資助的非政府機構,為被識別為懷疑有酒精依賴的人士提供免費輔導。
   
  基層醫療署亦積極在全港18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推廣健康人生計劃,透過健康風險評估及家庭醫生配對,為市民制訂不同人生階段的個人化健康策略。地區康健中心與家庭醫生會根據年齡、性別、家族史等個人因素,提供健康教育和疾病預防建議及服務。截至二○二四年十一月,地區康健中心有超過33萬名會員(臨時數字),各按其個人健康需要接受各種服務。
   
  衞生署發言人說:「市民應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非傳染病,例如進行足夠體能活動、均衡飲食、保持健康體重、不吸煙和避免飲酒。我們也呼籲符合資格的人士盡快參加政府資助的癌症篩查計劃(包括大腸癌篩查計劃和子宮頸普查計劃;可瀏覽大腸癌篩查計劃的專頁子宮頸普查計劃的專頁了解詳情)。市民亦可向醫生查詢有關癌症普查及定期健康評估的最新建議。」
   
  有關健康生活模式和癌症預防的更多資訊,可瀏覽「活出健康新方向」網頁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