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二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朱國強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現時,政府每逢雙數年抽取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成績樣本(抽樣成績),作為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調整工具,以調整來屆升讀中一的小六學生校內成績。然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政府取消了二○二○年及二○二二年的抽樣安排,直到二○二四年才恢復,以致二○二三/二○二五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分配辦法)只能以二○一八年及二○二四年抽樣成績的平均成績作為調整工具。有意見認為,上述兩項抽樣成績相隔六年,無法客觀、有效地反映二○二三/二○二五年度分配辦法下升中學生就讀小學的實際表現,影響學生的升中派位組別比例。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考慮適度調整二○二三/二○二五年度分配辦法下採用抽樣成績的安排,包括調高二○二四年抽樣成績的計算比例;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二)會否考慮長遠檢討分配辦法下採用抽樣成績的安排,以「近多遠小」為原則調整抽樣成績的計算方法;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為了更客觀和公平地比較不同小學學生的學術表現,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中一派位)下設有調整機制,以衡量及調整所有參加中一派位小學學生的校內成績,作為劃分學生派位組別的依據。政府自二○○五/二○○七年度中一派位起,以「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中一入學前測驗」)作為調整工具,以減低操練的誘因,及避免對學生造成壓力。
 
  就朱國強議員的提問,本局現回覆如下:
 
  過往「中一入學前測驗」的數據顯示,同一學校的學生整體成績在年與年之間大致穩定,無須每年抽取成績樣本,也可以有效及可靠地反映學校的整體表現。因此,在現行中一派位的機制下,教育局會每兩年抽取「中一入學前測驗」的成績,並以最近兩次抽樣成績所得的平均成績作為中一派位的調整工具。
 
  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的疫情影響,教育局在諮詢業界後,分別取消二○二○及二○二二年「中一入學前測驗」的抽樣安排,並已向學校公布詳情。疫情過後,二○二四年「中一入學前測驗」已恢復抽樣安排,二○二五及二○二六年度的中一派位會繼續採用最近兩次,即二○一八及二○二四年「中一入學前測驗」的抽樣成績作為調整工具;而二○二七年度及二○二八年度的中一派位將會以二○二四及二○二六年的抽樣成績作為調整工具,即回復至受疫情影響前的調整安排。由此可見,二○二四年「中一入學前測驗」兩項抽樣成績相隔數年只屬受疫情影響的過渡情況。考慮到現時安排客觀、公平及行之有效,又符合盡量減輕學生考試壓力的目的,學界亦早已知悉過渡情況,而學校的整體表現年與年之間大致穩定,本局現時並沒有計劃改變有關安排。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