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二月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振英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的書面答覆:
 
問題:

  為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路政署正拆除三條過海隧道(三隧)的收費亭、收費島及收費廣場上蓋,以及調整行車線安排。就善用過海隧道收費設施騰出的空間,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據悉,三隧的收費亭、收費島及收費廣場上蓋的拆除工程已基本完成,但三隧附近路面仍有不少水馬和作道路工程用途的「雪糕筒」未移除,致使車輛出入隧道時需要減速,影響交通的流暢,而政府在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回覆本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涉及三隧的相關拆除工程預計在今年第二季才能完成,餘下工程的複雜性為何,以及政府有否研究提前完成相關工程;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政府在二○二三年十月十八日回覆本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拆卸所有人手收費亭後,三隧預計可騰空合共約23 000平方米的土地面積,除了用於加設或改善現有巴士站及增加緩衝區外,政府有否考慮美化各條隧道的入口,以打造三條優美的城市風景線;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據悉,三隧設有不少廣告位,政府有否研究藉此機會改造該等廣告位以提供數碼廣告顯示屏、立體式廣告顯示屏及投影式廣告顯示屏等,從而吸引更多廣告客戶為政府增加收入;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於二○二三年底於全港政府收費隧道實施,並將於本年五月政府接管大欖隧道後在該隧道實施,讓車輛無須在收費亭停車便可遙距繳付隧道費,提升收費效率,更有效地管理交通,讓駕駛者行車更安全和暢順;拆除原有人手收費亭後可騰出的空間,將被加以利用作改善隧道出入口的交通。

  就陳振英的問題的各個部分,經諮詢發展局及運輸署後,現回覆如下:

(一)於海底隧道(紅隧)及東區海底隧道(東隧)的「易通行」相關工程已全部完成,包括拆除收費島及收費廣場上蓋、以及調整行車線安排等。現時放置於現場的交通圓錐筒(俗稱「雪糕筒」)的主要目的是引導車輛沿行車線行駛,避免車輛駛入中央分隔帶的影線範圍,以理順隧道出入口一帶交通及維持道路安全。

  至於西區海底隧道(西隧)方面,現時我們正於原收費廣場一帶進行重鋪路面以及相關工程,需移除原收費廣場主行車線的現有混凝土路面以更換路基及重鋪瀝青路面。由於工程鄰近現有行車線、巴士站、支路出入口等,需要分階段進行,確保不會對隧道運作、交通情況和道路安全構成重大影響。當主行車線工程完成後,我們會繼續在騰出的空間進行餘下工程,並會在完工後撤除水馬等臨時交通管理措施。相關部門會盡快完成工程,預計西隧的工程將於本年第二季完成。

(二)拆除收費亭所騰出的空間會用作改善隧道出入口的交通,包括擴闊現有巴士上落客和進出巴士站的空間、增加車道旁的緩衝區以確保隧道安全運作,以及理順行車線的安排等,當中會考慮交通安全和顧及景觀。長遠而言,運輸署會持續審視該路段往後的交通情況及可用空間等,積極考慮如何配合周邊的發展,以及改善交通和過海巴士服務。此外,以紅隧為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已應政府邀請就重新規劃紅磡站周邊及海濱用地進行研究,包括如何加強紅磡和尖東的行人連接性,以及如何改善紅隧巴士站的候車環境。政府正審視港鐵的研究報告,預計在今年年中就當中土地用途的建議徵詢持份者的意見。

(三)現時三條過海隧道共設有95塊廣告牌,分別設置於各條隧道出入口、隧道建築物(例如行政大樓和通風大樓)和巴士站等地點。運輸署轄下的隧道營辦商透過公開招標委聘廣告代理商銷售廣告位,相關廣告收入歸政府所有。

  運輸署一直密切留意市場對隧道範圍內展示廣告的需求,務求善用廣告位。運輸署亦不時檢視廣告牌的數量和類型,考慮的因素包括成本效益、不影響駕駛者專注駕駛、道路安全和對附近居民的視覺影響等。為配合市場需求及收費廣場的改動,運輸署在二○二四年十一月至二○二五年一月期間於東隧新增四塊廣告牌以拓展廣告收入。

  運輸署會繼續與隧道營辧商和廣告代理商保持密切聯絡,留意市場對在隧道範圍內展示廣告的需求,考慮不同方案,包括提問中的建議的可行性,以期增加廣告收入。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