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二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邵家輝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政府分別於二○二三年及去年增加煙草稅31.48%及31.92%後,吸煙率只由9.5%微降至9.1%。有社會人士指出,在吸煙人數未有大減的情況下,增加了超過三成煙草稅理應會令該稅收大增,但該稅收反而由加稅前(二○二二至二○二三年度)的79.3億元倒跌至加稅後(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度)的72.5億元,而去年政府再大增煙草稅後,該稅收更大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每月的煙草稅收入為何(以下表列出);

月份 二○二二年 二○二三年 二○二四年
一月      
……      
十二月      

(二)有否檢視,政府的煙草稅收入下降的原因;有否評估,(i)因二○二三年及去年增加煙草稅導致每年減少的煙草稅收入金額,以及(ii)該金額有多少可能流入私煙市場;如有評估,詳情為何;如沒有評估,原因為何;

(三)過去三年,每月搜獲私煙的數目、市值及拘捕人數為何;

(四)過去三年,每年政府檢控(i)販賣及(ii)購買私煙的人數,以及被定罪人士的判罰分別為何;及

(五)會否考慮將煙草稅率回復到去年加稅前的水平,以期令煙草稅收入重返以往水平,在增加數以十億元計的政府收入之餘亦減少不法分子的得益;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邵家輝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徵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香港海關(海關)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患者人數持續上升,大量科學研究證實吸煙是導致慢性疾病和死亡中最重要、亦是最可預防的風險因素。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估算,全球因煙草產品所引致的經濟損失每年達一萬八千億美元。而香港大學二○二一年研究亦顯示,使用煙草造成健康問題每年為本港帶來相當於約82億港元經濟損失。因此吸煙危害經濟無容置疑,相反,認為控煙損害經濟只是煙草商製造的偽命題。

  政府統計處二○二三年有關吸煙情況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二○二三年主題性調查)結果顯示,本港仍有約58萬人有每日吸食傳統煙的習慣,當中接近一半為40至59歲。吸煙者繼續吸煙而引致的各種疾病,會為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擔。為了制止煙草禍害,政府要遏制煙草使用,更要避免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染上煙癮。增加煙草稅是國際公認最有效減低煙草使用的措施,其目的是透過增加吸煙成本,加大吸煙者戒煙的誘因,同時窒礙非吸煙者尤其是青少年嘗試吸煙的意欲。

  政府繼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增加煙草稅六角後,在二○二四至二五年度將每枝香煙的煙草稅調高八角至每枝香煙3.306元。措施確保煙草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避免吸煙率在疫後復常口罩令解除後反彈,向社會明確傳達政府嚴厲控煙保障市民健康的承諾和決心。衡量調整煙草稅的效益,是視乎措施能否有效控制及減少吸煙人口,而並非稅項為政府帶來多少額外稅收。

  過去加稅經驗顯示加稅有助降低吸煙率,加稅幅度越大,吸煙率下降幅度亦越大。增加煙草稅後致電衞生署綜合戒煙熱線的來電數量,是吸煙者對加稅反應(即戒煙意向)的敏感指標。在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和二○二四至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加稅後的第一個月,戒煙熱線的來電數量與之前三個月的每月來電數量相比,分別增加了約三倍,反映吸煙者因加稅而有強烈的戒煙意願。衞生署戒煙熱線接獲的電話數量則從二○二二年的約7 400個來電增加到二○二四年的約9 300個,增幅超過兩成。

  二○一八至二四年的煙草稅收入,以及同期吸煙率/吸煙量和抵港旅客數字載於附件一,由於二○二○至二二年屬疫情期間,因此列出二○一八至一九年疫情前情況以便對比。數字顯示二○二四年的完稅煙支及煙草稅收入,較二○二三年分別下降約39.4%及23.0%,而較二○一九年(即疫情前)則分別下降46.7%及18.5%。

  煙草稅收入來自煙草產品入口本港完稅,因此收入額度受眾多因素影響,除本地完稅煙草產品銷售量外,亦會視乎煙草商定價策略、進口時間及數量、已完稅煙草產品貯倉量等商業決定(煙草商商業行為並不透明因此並無相關數字),以及入境人士於境外或出入境管制站免稅商店購買並帶入本港(不論合法或非法(註))的煙草產品。疫情期間跨境客運大受影響,市民無法經口岸攜帶免稅煙回港,煙草稅較疫情前高出約兩成,顯示跨境客運對煙草稅有莫大影響。二○二四年入境旅客數字接近一億五千萬,完全回復疫情前水平,其中陸路口岸入境旅客更超越疫情前達接近一億二千五百萬,估計入境人士將煙草產品帶入本港無可避免大幅影響煙草稅收入。

  與此同時,本地完稅煙草產品銷售量,亦受吸煙者人數及平均吸煙量的影響。煙草價格提高則會減少煙草產品使用量,世衞指出每增加煙草價格10%,可減少高收入地區的整體煙草使用約4%,而二○二三年及二○二四年煙草稅合共增加73.5%。二○二三年增加煙稅後,該年五月至八月期間進行的主題性調查顯示,吸煙率由二○一九年的10.2%及二○二一年的9.5%,下降至二○二三年的9.1%,吸煙者數目估計減少6.06萬或9.5%,吸煙者每日平均吸煙支數亦由二○一九年和二○二一年的12.7支下降至二○二三年的12.1支,兩者合計相當於煙草使用減少13.8%。政府於二○二四年進一步上調煙草稅,相關主題性調查將於稍後進行,預期市民對煙草產品的需求減少將於調查結果反映。

  另一方面,私煙活動一直存在,而疫情復常後跨境貨運回升亦有可能導致私煙活動增加。然而,國際市場研究公司的業內統計數據亦顯示香港私煙的銷量並無呈上升趨勢。事實上,世衞和世界銀行分別指出,提高煙草稅與非法煙草貿易活動並無直接關係。打擊非法煙草貿易和提高煙草稅應視為相輔相成的措施。綜合以上各項因素考慮,我們認為煙草稅下降來自多方面因素,煙草稅減少煙草使用的效果有待最新數據確定,現階段不排除部分煙草稅收入可能因為私煙活動而流失,但未有證據顯示私煙活動是煙草稅減少的主因。

  無論如何,作為控煙策略的重要一環,政府打擊私煙不遺餘力,海關會繼續多管齊下,在各層面嚴厲執法,打擊非法私煙販賣活動。過去三年按月煙草稅收入和相關打擊私煙(包括走私、倉儲及分銷和販賣)的執法數字載於附件二。緝獲私煙數字上升,是反映海關加大力度打擊私煙有效,而針對私煙的執法策略取得成功並不代表私煙活動規模擴大。

  政府於去年六月宣布「控煙十招」,加強打擊私煙放在是十招中最優先位置,當中包括:

(i)引入完稅煙標籤制度,區分已完稅和未完稅煙;
(ii)規定售價低於煙草稅的煙草產品須證明已課稅;
(iii)提高處理、管有、售賣或購買未完稅煙的最高罰則;及
(iv)將相關罪行納入《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條例》)(第455章)附表內,令海關可引用《條例》凍結及充公從私煙活動所得的犯罪得益和資產。

  有關完稅煙標籤制度,考慮到執法成效和成本效益等因素,我們現階段建議規定在香煙零售包裝上加設完稅標籤,並透過應用防偽特徵及相關的數碼技術,讓前線海關人員能更有效分辨已完稅和未完稅煙,從而提升執法效率。海關預計今年年中推出完稅煙標籤先導計劃,以落實相關方案的實際操作要求,然後最快於明年內推出。

  政府預期上述措施可增強阻嚇力,提升執法部門打擊私煙的成效。政府未來會持續檢視整體控煙措施成效及未來調整煙草稅的步伐,最終目的是將吸煙率進一步推低,從而免除整體社會和醫療系統一同為吸煙帶來的疾病付出沉重代價。

註:根據《應課稅品條例》(第109章),年滿18歲的人士可以免稅攜帶19支香煙進入香港,供其本人自用。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