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四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沛良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指出,抑鬱症及頑治型抑鬱症患者(即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抗抑鬱藥一段時間,且定時服用足夠劑量,病情仍未有顯著改善的患者)若未能控制病情,不但自殺率較高,還會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素造成深遠及負面影響,因此為更有效支援抑鬱症患者,並促進全民精神健康,提供合適的抑鬱症療法及追蹤患者數據非常重要。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是否知悉每年因抑鬱症及頑治型抑鬱症入住公立醫院的人數及他們住院的平均日數分別為何;若無相關統計數字,當局未來會否有系統地追蹤有關數據;及
(二)鑑於根據當局去年三月十三日答覆本會議員質詢時表示,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度(截至二○二四年二月底),只有17名病人獲處方相關噴鼻式藥物(Esketamine)以治療抑鬱症,與本港抑鬱症及可能出現的頑治型抑鬱症患者人數有很大落差,當局是否知悉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使用相關藥物比率偏低的原因為何,以及醫管局未來會否增加噴鼻式抗抑鬱藥的使用?
答覆:
主席:
就陳沛良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以綜合和跨專業方式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由精神科醫生、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和醫務社工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病人(包括抑鬱症患者)按其病情和臨床需要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包括住院服務、門診服務、日間康復訓練和社區支援服務。
下表載列二○二二至二三至二○二四至二五年度(截至二○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主要診斷為抑鬱症(包括難治型抑鬱症)的住院病人出院人次及死亡人數和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時間。
問題:
有意見指出,抑鬱症及頑治型抑鬱症患者(即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抗抑鬱藥一段時間,且定時服用足夠劑量,病情仍未有顯著改善的患者)若未能控制病情,不但自殺率較高,還會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素造成深遠及負面影響,因此為更有效支援抑鬱症患者,並促進全民精神健康,提供合適的抑鬱症療法及追蹤患者數據非常重要。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是否知悉每年因抑鬱症及頑治型抑鬱症入住公立醫院的人數及他們住院的平均日數分別為何;若無相關統計數字,當局未來會否有系統地追蹤有關數據;及
(二)鑑於根據當局去年三月十三日答覆本會議員質詢時表示,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度(截至二○二四年二月底),只有17名病人獲處方相關噴鼻式藥物(Esketamine)以治療抑鬱症,與本港抑鬱症及可能出現的頑治型抑鬱症患者人數有很大落差,當局是否知悉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使用相關藥物比率偏低的原因為何,以及醫管局未來會否增加噴鼻式抗抑鬱藥的使用?
答覆:
主席:
就陳沛良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以綜合和跨專業方式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由精神科醫生、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和醫務社工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病人(包括抑鬱症患者)按其病情和臨床需要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包括住院服務、門診服務、日間康復訓練和社區支援服務。
下表載列二○二二至二三至二○二四至二五年度(截至二○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主要診斷為抑鬱症(包括難治型抑鬱症)的住院病人出院人次及死亡人數和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時間。
年度 | 主要診斷為抑鬱症(包括難治型抑鬱症)的住院病人 | |
住院病人出院人次及死亡人數 | 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時間(日) | |
二○二二至二三 | 3 279 | 19.9 |
二○二三至二四 | 3 589 | 21.0 |
二○二四至二五(截至二○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 2 708 | 21.8 |
註一:就醫管局而言,日間住院病人指入院接受非緊急治療並在同日出院的病人,住院病人則指經急症室轉介入院或留院超過一日的病人。在計算住院病人平均的住院時間時,日間住院病人的數字並不包括在內。
註二:醫管局沒有獨立備存難治型抑鬱症相關的統計數字。
註三:鑑於二○二○年年初香港出現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醫管局調節其服務以應對疫情。故在比較相關年度的醫管局服務量時,亦應將以上情況納入考慮當中。隨着香港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漸趨緩和,以及各項防疫措施於二○二三年年初撤銷,醫管局一直配合政府的復常措施,逐步推動公營醫療服務全面回復正常。
(二)用於治療抑鬱症有多種藥物,各有其成效及限制,而噴鼻式抗抑鬱藥(Esketamine)是其中一種藥物。噴鼻式抗抑鬱藥(Esketamine)由二○二三年七月起獲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在二○二三至二四及二○二四至二五年度(截至二○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推算)於醫管局獲處方噴鼻式抗抑鬱藥(Esketamine)的病人數目分別約為20人。
醫管局現時提供藥物、腦電盪和腦磁激治療服務,以治療抑鬱症。醫護人員會因應抑鬱症患者的病情、臨床需要及風險,並考慮患者的意願,為其安排合適的治療。醫管局一直透過既定機制,擴大藥物名冊的涵蓋範圍,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病人提供長遠可持續、可負擔和適切的支援。
醫管局會繼續根據最新科學實證及臨床需要檢視精神健康服務及治療方案(包括治療抑鬱症),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適切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