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二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霍啟剛議員的提問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在觀塘游泳池及中山紀念公園游泳池分別裝設由香港大學及法國研發的人工智能(AI)遇溺偵測系統,以協助加強公眾泳池的救生服務。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有否檢視上述兩套AI系統啓用至今所涉及的人手及財政開支(包括購入成本、安裝工程和系統維護費用等),以及檢討其成效;如有,詳情為何;如否,會否盡快在夏季泳季前展開有關工作;
 
(二)政府有否評估及比較上述兩套系統的實際運作情況,包括其效能、準確性、操作難易度,以及與救生員及泳池救生機制的配合情況,以為未來在更多公眾泳池加裝該等系統提供參考方向;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根據申訴專員公署於去年三月就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對持牌泳池的監管發表的主動調查報告,食環署並未就發生於持牌泳池的意外設立通報機制,政府會否考慮強制私人泳池安裝AI遇溺偵測系統,並設立實時通報機制,以確保食環署及相關政府部門能盡快得悉溺水事件,從而提升對私營泳池的監管力度;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霍啟剛議員的提問,經諮詢相關政府部門,我現回覆如下:

(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在場地設施和運作方面一直以泳客的安全為首要考慮。除了提供足夠的救生員外,康文署分別在觀塘游泳池及中山紀念公園游泳池試行兩款不同的人工智能遇溺偵測系統,以輔助救生員實時監察泳客的狀況,協助救生員快速判斷遇溺人士的位置,進一步提升拯溺服務。
 
  觀塘游泳池的人工智能遇溺偵測系統由香港大學運動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自二○二三年八月起在室外副池內試行。系統使用人工智能偵測科技,透過分析設置在水底的鏡頭所拍攝的視頻影像,計算遇溺的概率。若監察到懷疑遇溺情況,系統會向救生員發出警號,讓救生員進行救援工作。系統獲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資助約90萬元研發。康文署隨後於副池內加裝池底偵測裝置,並提升原有水底攝錄鏡頭。相關工程費用約70萬元,預算每年系統保養開支約13萬元。
   
  中山紀念公園游泳池的人工智能遇溺偵測系統由法國公司研發,於二○二四年九月安裝在室內主池及訓練池。系統透過安裝在泳池上方的鏡頭拍攝影像,全方位追蹤和分析泳客的動態。如發現有泳客在水中連續靜止十多秒,系統會視為懷疑遇溺並發出警報,以及顯示懷疑遇溺人士的位置,讓救生員進行救援工作。相關工程費用約790萬元,每年系統保養開支約110萬元。此外,系統設備和裝置需要每三年進行全面檢查,以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預計所需費用約50萬元。

(二)上述兩個偵測系統目前仍在試行階段。康文署需就現場環境及使用情況不時調校系統,並需觀察系統在不同季節的操作情況,以確保數據收集的穩定性及可靠性,因此現時未有全面數據作評估。待完成不同季節的測試和數據分析後,康文署會檢討及比較兩套系統的成本效益,以決定是否將系統應用到其他公眾泳池。

(三)為加強監管持牌泳池,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已應申訴專員公署的建議,就持牌泳池發生遇溺而致命的個案設立通報機制。食環署已於二○二四年五月向泳池牌照持牌人發信,施加新的牌照條件,要求持牌人須於指定時間內呈報傷亡個案。食環署人員會就致命個案進行實地巡查,以確定泳池是否已經按法例及牌照條件要求提供足夠的救生員及合適的救生設施,並且會審視個案,在有需要時要求持牌泳池採取額外措施,以進一步保障泳池使用者的安全。

  食環署與康文署不時就泳池的監督及管理工作分享經驗和交流資訊,包括如何應用科技提升泳客安全。由於人工智能遇溺偵測系統目前仍在試驗階段,食環署會繼續與康文署保持聯繫,以了解該系統的應用情況。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