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據悉,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開辦接駁巴士(港鐵接駁巴士)服務源於一九八○年代新界陸路交通服務不完善,港鐵接駁巴士能接載偏遠地區的居民往來鄰近鐵路站。然而有意見指出,時至今日在鐵路網絡不斷擴張下,非鐵路的公共交通工具(非鐵路公交)(除港鐵接駁巴士外)的乘客數目均持續下跌,甚至有不少小巴因客量不足而閒置。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五年,新開辦的港鐵接駁巴士服務詳情(包括招標日期、開辦日期、行走路線及乘客量)為何;
(二)鑑於有意見指出,現時部分港鐵接駁巴士路線與專營巴士路線重疊,政府按甚麼準則批准開辦第(一)項所述的港鐵接駁巴士服務(包括沒有以其他非鐵路公交取代該等服務的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有意見認為,現時新界陸路交通服務日趨完善,而非鐵路公交已隨着鐵路網絡不斷擴張而受到影響,政府會否考慮暫停批准港鐵公司開辦新的接駁巴士服務;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易志明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運輸署,現綜合答覆如下。
政府有一套完整的交通運輸策略和規劃原則,透過不斷完善運輸基建、擴充公共交通服務和妥善管理道路使用三管齊下的政策方針,滿足市民出行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以公共交通為本,並以鐵路作運輸系統的骨幹,為市民提供便捷、環保和高效的集體運輸服務。其他公共交通服務則按照其不同功能和特性擁有清晰的定位,發揮重要分工角色,靈活連接鐵路網絡。政府會致力協調各項公共交通服務的安排,以善用交通資源為目標,促進不同服務之間優勢互補,減少惡性競爭和避免服務重疊,以提高本港整體運輸系統的效率,力求為市民提供不同交通服務選擇,亦同時令各項公共交通服務可持續發展。
基於上文提及的交通運輸策略和規劃原則,政府在規劃個別地區的公共交通服務時會考慮一系列因素,包括地區發展、人口變遷和出行需要、運輸基建的落成、現有及已規劃的公共交通服務、交通情況、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運載力、服務對象和定位,以及地區居民的意見等。以新界西北地區作為例子,區內現時超過一百萬的人口主要利用高載客量和高效率的重鐵系統(即屯馬線)往來其他地區,而自一九八八年通車的輕鐵,亦一直是區內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也是接駁重鐵系統的主要途徑。與此同時,載客量高、服務安排相對靈活的專營巴士則提供區內及跨區服務,以及接駁至鐵路網絡的服務。專線小巴路線則於乘客需求相對較低或不宜使用高載客量交通工具的地區提供服務,提供輔助接駁服務。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辦的接駁巴士則主要在屯門及元朗區接載區內較偏遠地區的居民轉乘輕鐵和屯馬線。不同公共交通服務和客運模式優勢互補,各司其職,滿足居民需求。運輸署亦會密切留意各區的公共交通服務需求變化,不時更新其規劃及調整公共交通服務安排。
現時在屯門及元朗區,分別有約100條專營巴士服務路線及50條專線小巴服務路線(涉及的專營巴士、專線小巴及港鐵接駁巴士服務並沒有計算輔助服務、短程或繁忙時間的特別服務等),而港鐵公司則在新界西北地區的鐵路服務範圍內(主要為屯門及元朗區)營運15條接駁巴士服務路線,規模相對遠為細小。
一般而言,港鐵公司會因應乘客轉乘鐵路服務的需要,才考慮申請開辦港鐵接駁巴士服務。就屯門及元朗區而言,港鐵公司會在輕鐵未能直達的地區,考慮申請開辦港鐵接駁巴士服務。運輸署會按上文提及的因素,以審慎態度處理申請,並會諮詢區議會和相關地區人士的意見。過去五年期間(二○二○年至二○二四年),港鐵公司開辦了一條新的接駁巴士服務,及重組三條原有路線,詳情載於附件。運輸署批准港鐵公司開辦或重組路線,主要是優化現有屯門及元朗區內接駁至鐵路站的港鐵接駁巴士服務,以滿足因應區內基建(例如曾咀靈灰安置所)和房屋發展(例如屯門第54區和掃管笏一帶)所帶來的額外乘客需求,並回應地區人士的意見及建議。就屯門第54區,由於規劃人口較多,在諮詢地區意見後,除開辦了上述一條港鐵接駁巴士路線,運輸署亦同時增加了六條專營巴士路線,為居民提供往返屯門區內、港島、油尖旺、九龍東及新界北各區的巴士服務。自二○二二年之後,運輸署未有再批准港鐵公司在新界西北地區開辦新的接駁巴士服務。
另一方面,專營巴士公司在區內74條路線設有分段收費,隨着專營巴士服務網絡在區內不斷擴展,自二○二○年八月起專營巴士公司亦在屯門及元朗區原有36條跨區巴士路線提供雙向分段收費,方便居民利用這些跨區路線作區內短途接駁及轉乘鐵路。同時,區內亦有專線小巴提供鐵路轉乘優惠。這些安排正正體現我們的運輸策略和規劃原則,透過善用現有不同交通服務的資源,為居民提供不同出行選擇,同時令交通服務持續發展。
運輸署會繼續審慎研究開辦港鐵接駁巴士的需要,同時積極邀請其他公共運輸營辦商參與在新界西北地區營運,以服務該區域新發展區的新增居住和工作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