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早前宣布,由於預計港島東聯網及港島西聯網服務地區的人口在未來將減少至約100萬而令醫療服務需求下降,計劃將該兩個聯網合併,並表示需重新審視「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中有關擴建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東區醫院)日間醫療服務大樓的計劃。然而,有意見認為,人口並非服務需求量的唯一指標,倘若人口下降伴隨高齡人口比例上升,可能導致慢性病治療、長期護理及急症室服務等需求增加,關注東區醫院擴建項目一旦暫停會否對當區市民帶來不利影響。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當局就東區的人口推算,有否考慮區內新建及重建房屋項目(例如北角新建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驥華苑及漁灣邨重建項目)所帶來的人口增長;如有,該等項目預計帶來的增長人口及其年齡分布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根據規劃署的推算,二○三一年65歲或以上人口將佔東區總人口的35%,而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二○二三年東區的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數為33,800元,低於港島其他地區,政府有否就現時及未來長者人口數目及比例、基層人口分布對公營醫療服務需求作出評估;如有,詳情為何,包括港島東醫院聯網的服務人口(以下表列出);如否,原因為何;
二○二四年港島東聯網服務人口 | 二○三一年港島東聯網服務人口 | ||
總人口 | 65歲及以上的人口 | 總人口 | 65歲及以上的人口 |
(三)是否知悉,過去三年,東區醫院服務的以下資料:(i)日間服務病床和住院服務病床的數目及(ii)其使用率、(iii)65歲及以上的長者使用該兩類病床佔總使用人數的比例、(iv)病人入住病房的平均等候時間,以及(v)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數;
(四)鑑於醫管局在《醫院管理局2022至2027策略計劃》提出要重整服務模式,減低病人需要住院服務,推廣日間醫療護理以縮短不必要住院時間,並提升病床使用效率,政府是否知悉,醫管局有否評估暫停東區醫院日間醫療服務大樓擴建計劃,對病床使用效率及病人等候病房的時間影響,以及相關的應對措施為何;及
(五)有否就重新審視東區醫院日間醫療服務大樓擴建計劃的工作制訂具體時間表?
答覆:
主席:
醫院聯網屬於醫院管理的行政安排,把醫療設施和臨床服務按其所屬區域劃分,用以規劃及理順服務。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計劃將港島東聯網和港島西聯網合併為一個聯網,以理順行政管理、簡化行政程序、共用資源以達致更佳成本效益、提升運作和管理效率。有關計劃亦旨在透過整合聯網的管治架構,以及加強現有兩個聯網專業資源之間的協作互補,以提升整體的醫療服務質素,優化治療流程,並提升資源運用效益。聯網合併後,現存所有急症及重症醫院,包括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東區醫院)、律敦治醫院、瑪麗醫院、葛量洪醫院和長洲醫院均會繼續提供其急症或重症服務,並會確保在距離當區居民合理的地理位置範圍內提供一般醫療服務和設施配置,以確保服務可達性和便利性,令病人能在區內獲得持續治療。
在規劃複雜程度不同的服務時,醫管局向來遵照「可行時就近提供,需要時集中處理」的方針,設計聯網內外系統與服務網絡。預計在聯網合併後,絕大多數病人均可以繼續於就近的醫院就診,包括於港島區使用急症室服務、普通科門診服務及一些使用量高、複雜性較低的一般專科服務(包括內科、老人科、普通外科、骨科、兒科、專職醫療等服務)的病人。此外,聯網亦設有提供復康和療養住院服務、精神科住院服務或日間手術服務的非急症醫院。經整合後,聯網內各醫院現有設施將繼續發揮現有重要功能及兼顧其專長,並與聯網內其他醫院優勢互補,以更有效地提供綜合的護理服務。
至於部分需求相對較低、需特殊臨床技術和資歷人員操作,或需複雜設備和先進科技的專科服務(例如瑪麗醫院的器官移植服務和根據國家認證標準所設的全港首間胸痛中心,以及東區醫院的高壓氧治療),則會集中專門人才、特殊設備和複雜病例於特定醫院處理,過程中會考慮有關特定醫院的可達性。通過經年累月應對同一病種中的各類複雜病症,有利於提升尖端醫療團隊技術和經驗,並及時掌握醫療新知,為病人達至最佳治療效果,提高臨床質素指標減低併發風險。現時港島區各主要醫院俱有其專科專長,未來聯網合併後專業醫療團隊將更能集中發展專科優勢,並與聯網內位於不同服務點的相關專科之間互相支援,從而為只佔少數的複雜病症病人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是次服務整合預期將全面提升聯網的團隊配置,增強臨床和非臨床部門的人手及其他資源調動的協調度和靈活性,同時減少資源重疊,藉此長遠提升聯網臨床服務的質量,推動專科服務發展,以及增加員工的培訓機會和經驗累積。為配合聯網服務整合,醫管局將按照既定機制,透過每年制訂的周年工作計劃,考慮及討論聯網的主要方向、工作計劃和目標等,為新增和有迫切需要的服務增撥資源。
醫管局於今年年初開展港島區的醫院聯網服務整合預備及溝通工作,包括已透過七場員工座談會和三次工作坊,向員工就聯網服務整合的考慮及未來服務發展作介紹並聆聽他們的意見。目前,服務整合工作尚在籌劃及討論階段。就臨床服務的整合,醫管局將就個別專科成立專責小組,初步在促進專科發展及鞏固現行服務提供模式的基礎下,將檢視現有服務,再考慮如何優化病人的治療流程,提升整體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素。待檢視後,醫管局將與持份者和服務使用者就整合的整體發展方向繼續溝通。
就吳秋北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醫管局和規劃署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及(二)醫管局在規劃和發展各項公營醫療服務時以醫院聯網為基礎。在規劃港島區未來各項公營醫療服務時,醫管局主要參考相關政府部門的資料,包括港島區的規劃發展,以及人口推算數據。有關人口推算數字採用的房屋供應預測數字,已參照已知悉的房屋發展建議的規劃資料。同時,醫管局亦會在考慮一系列因素,包括慢性疾病日漸普及、科技發展、人手供應、聯網服務配置、醫院定位分工及病床數目等安排後,推算醫院服務需求。醫管局亦會監察各項醫療服務的使用情況,以調整未來的醫院服務規劃。
按最新人口推算估計,港島東聯網及港島西聯網服務地區的人口在未來將減少至約一百萬。另一方面,在全港人口老化的現象之下,港島東及港島西聯網服務地區的長者人口(六十五歲或以上)會有所增加,但長者人口數目以及長者人口推算增幅均不高於其他聯網服務地區。如前文所述,除人口數據以外,醫管局會繼續因應一系列因素去推算各聯網的服務需求,而預期港島區聯網合併將全面提升聯網的團隊配置,增強臨床和非臨床部門的人手及其他資源調動的協調度和靈活性,同時減少資源重疊,藉此長遠提升聯網臨床服務的質量,推動專科服務發展。醫管局亦會配合聯網服務整合,透過每年制訂的周年工作計劃考慮及討論聯網的主要方向、工作計劃和目標等,並為新增和有迫切需要的服務增撥資源。
二○二四年及二○三一年醫管局各聯網(包括港島東聯網)的服務人口數字表列如下(註一、註二)︰
醫院聯網 服務地區 |
二○二四年人口 (截至二○二四年年中) |
二○三一年推算人口 (截至二○三一年年中) |
||
整體 | 65歲及以上 | 整體 | 65歲及以上 | |
港島東醫院聯網 東區、灣仔、離島區 (大嶼山除外) |
710 400 | 182 700 | 642 400 | 211 500 |
港島西醫院聯網 中西區、南區 |
494 100 | 113 800 | 489 800 | 136 700 |
合併後的港島醫院聯網 (以供參考) |
1 204 500 | 296 500 | 1 132 200 | 348 200 |
九龍中醫院聯網 九龍城、油尖旺、黃大仙 |
1 135 500 | 263 400 | 1 123 800 | 325 600 |
九龍東醫院聯網 觀塘、西貢 |
1 171 600 | 258 200 | 1 229 500 | 342 700 |
九龍西醫院聯網 深水埗、葵青、荃灣、大嶼山 |
1 415 800 | 318 900 | 1 540 200 | 410 400 |
新界東醫院聯網 沙田、大埔、北區 |
1 379 500 | 314 200 | 1 446 500 | 421 200 |
新界西醫院聯網 屯門、元朗 |
1 218 900 | 250 400 | 1 346 800 | 357 300 |
全港總計 | 7 526 800 | 1 702 000 | 7 820 200 | 2 205 300 |
註一:上述數字為規劃署編製的「人口分布推算2023-2031」報告書最新的推算人口。醫管局聯網服務地區大致依據區議會分區劃分,其中離島區分為大嶼山和離島區(大嶼山除外)。
註二:由於四捨五入及總數已包括了水上人口的關係,各項數字相加後未必等於總數。
(三)二○二二至二三年度至二○二四至二五年度東區醫院有關病床及住院服務的數據表列如下(註三):
(i)東區醫院病床數目及使用情況
年度 | 醫院病床 數目(註四) (普通科(急症及康復)) (截至各年度三月三十一日) |
住院病床住用率(註五) (普通科(急症及康復)) |
住院病人住院日次及 日間住院病人出院人次和 死亡人數 (普通科(急症及康復)) |
65歲或以上病人住院服務(註六)所佔百份比 | 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時間(註五) (日) (普通科(急症及康復)) |
||
0至64歲 | 65歲及以上 | 總計 (包括年齡不詳的個案) |
|||||
二○二二至二三 | 1 503 | 86% | 164 548 | 310 717 | 475 296 | 65% | 6.0 |
二○二三至二四 | 1 529 | 92% | 178 855 | 335 491 | 514 347 | 65% | 5.5 |
二○二四至二五 | 1 529 | 86% | 177 223 | 323 834 | 501 289 | 65% | 5.2 |
(ii)經東區醫院急症室轉介入住東區醫院的病人人次及平均輪候入院時間
年度 | 病人人次 | 平均輪候入院時間(分鐘) |
二○二二至二三 | 47 689 | 84 |
二○二三至二四 | 55 242 | 74 |
二○二四至二五 | 54 783 | 65 |
註三:鑑於二○二○年年初香港出現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醫管局調節其服務以應對疫情,在比較相關年度的醫管局服務量時,應考慮有關情況。隨着香港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漸趨緩和,以及各項防疫措施於二○二三年年初撤銷,醫管局一直配合政府的復常措施,逐步推動公營醫療服務全面回復正常。
註四:病床資料僅指普通科的病床,而療養科、精神科和智障科的病床性質特別,故東區醫院400張精神科病床並不包括在內。由於公立醫院會按服務需要靈活使用醫院的所有病床,在計算病床數目時,住院病床和日間病床數目會一併計算。
註五:日間住院病人指入院接受非緊急治療並在同日出院的病人,住院病人則指經急症室轉介入院或留院超過一日的病人。在計算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數及病床住用率方面,日間住院病人的數字並不包括在內。
註六:包括住院病人住院日次以及日間住院病人出院人次及死亡人數(普通科(急症及康復))。
(四)及(五)政府於二○一八年《施政報告》宣布,已邀請醫管局籌備「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以應付直至二○三六年的預計服務需求。隨着本港規劃及發展情況轉變,醫務衞生局和醫管局現正重新檢視「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其中,因應規劃署公布的全港及區域規劃發展策略,包括《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以及相應香港人口推算包括總量、分布及結構的最新變化,以至政府人口政策和招攬人才措施,醫務衞生局和醫管局有必要將「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的規劃周期包括至二○四○年及以後,並推算醫療服務需求,以及考慮所需土地供應及狀況等,從而調整「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政府亦會考慮個別醫院翻修、更新、重建或加建設施的需要和成本效益,以及各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規劃下市民就醫的方便程度等因素,釐定各個醫院發展項目(包括東區醫院的擴建工程及柴灣洗衣房用地騰空後的用途)的分布、規模及優次等。
醫管局在推算醫療服務需求時,亦會充分考慮最新的服務提供模式,當中會因應基層醫療以及日間醫療的發展等服務模式轉變所帶來的醫療需求變化,適時檢視並規劃聯網服務配置,包括醫院定位分工及日間醫療所需設施等安排,務求提供適切的醫療模式和設施,優化聯網醫療服務效率。
在上述整體檢視過程中,港島區的醫院發展項目會獲一併檢視。政府將於完成相關工作後適時公布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