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氣候變化已對全球造成嚴重社會和經濟影響,中國的減排壓力最大,需要的轉型投入規模亦最高,若要達至碳中和,中國需要的投資規模有機會高達174萬億元人民幣,認為需要找到合適工具降低社會減碳成本。
王金南在香港出席綠色周活動時指出,內地已建立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但仍面對不少問題,包括交易數據未充分發揮碳價格發現功能、交易只限於電力行業、參與企業多屬國企或央企、減排成本差異不大、配額分配制度寬鬆等,認為碳市場發展應更加有效和具影響力。
他建議,擴展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類型至化工等,提高交易空間,亦要持續改善分配機制,同時要配合政策改革,例如在環境保護稅制內加徵「碳稅」。
他提到,目前碳價格差異大,促進內地碳市場與國際融合難度十分高,關注會導致資金流向單一,長遠不一定是正面發展,但相信香港可在兩者之間發揮作用。他又相信,近年內地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已成為出口亮點,相信可繼續成為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