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計劃今年優化交易所買賣產品(ETP)業務,包括將ETP的實物申購及贖回機制數碼化及自動化,使用數碼平台取代部分人手和紙本作業,降低主要ETP參與者的營運負擔,提高ETP市場效率。
證券產品發展主管羅博仁表示,亞洲首批個股槓桿及反向產品上星期在香港上市,預期同類產品陸續有來,又認為虛擬資產及備兌認購期權ETF有很大增長潛力。他指,2022年底推出虛擬貨幣ETF後,市場流動性大大提高,吸引很多不同類型投資者。備兌認購期權ETF可透過期權金產生定期的潛在收入流,有一定的下行保障,在市況波動時具吸引力,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他又指,將ETF納入滬深港通方面仍大有擴容空間,去年拓寬發行人資格標準,增加了合資格ETF種類,為投資者提供更多跨境投資機會,發行人亦能夠構思更多種類的ETF產品。隨著ETP生態圈不斷壯大,將持續提升香港作為亞洲領先ETP中心的影響力。
交易所數據顯示,去年香港ETP生態圈成交額連續4年創新高。ETP日均成交額189億元,按年升35%。ETP數量亦由2020年底的146隻,增至去年底的194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