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昨日(二月四日)晚上在啟德體育園演練後,聯同跨部門演練小組執行長、警務處副處長(行動)周一鳴、體育專員蔡健斌、運輸署助理署長/市區鄒炳基會見傳媒。以下是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跨部門演練小組執行長、警務處副處長(行動):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剛剛完成了另一個測試。今次的演練是一項足球比賽,十分感謝所有參與的人士,包括我們的公務員等,總共有50 000人。其實經過過往一些測試和演練後,我們汲取了很多經驗,可以看到每次都有不同的改變。

  就第一階段,即自然入場時段,今日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明日亦要上班,所以我們都需要遷就時間。大家可以看到,整體入場是較為暢順。當然,我們都會汲取今次的經驗,回去後會進行檢討,看看有甚麼地方可以再優化。

  在第二階段欣賞足球比賽之餘,其實我們有一些演練,以「紅隊」的概念,包括可能有人嘗試擲水樽,或嘗試衝入球場,又或是在水吧區有小型火警。這些都是希望測試所有持份者和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及協調能力,以及怎樣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的能力等。

  最後是自然散場。早前我亦有說過,50 000人中會有2 000人留下來進行火警演習,大家可能都有留意到火警演習的過程。餘下的48 000人,大約花了15分鐘,有八成參加者已離開會場,他們亦是以一個自由選擇的方法離開,有一些人會乘巴士,一些人選擇到啟德站或宋皇臺站等。今次的自由選擇,我們是希望可以取得一些數據,可以有參考價值,回去後再研究一下。但整體來說,大約花了40分鐘,所有人便已離開啟德體育園園區。

  這些都是十分值得去看,所以我們會回去再看看,還有甚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完善。

  我在上次記者會時亦有說過,在兩邊,一邊是啟德站,一邊是宋皇臺站,其實都有安排特別的措施,例如播放音樂,或設有一個顯示屏,讓觀眾離場時可以知道當時的大約情況是怎樣。當然,因為今日非常暢順,亦毋須「截龍」,但我們仍然希望(離場人士)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一如以往,我們會收集數據,以及希望參與者可以填寫一些電子問卷,讓我們回去後,根據這些數據再作檢討。其實我們的隊員亦已開始與所有持份者做一些檢討工作。

體育專員:多謝各位,或者我先補充幾點。第一,我們自今年一月五日起在啟德主場館進行測試和演練。在過去一個月,進行了兩次體育(活動)的測試,包括今日的測試,亦有兩次非體育(活動)的測試。有兩次介乎一萬至二萬人之間和兩次五萬人以上的測試。這貫徹我們自去年十月起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測試,以逐步改善運作。

  第二,在場地運作方面,我們每次都見到有不同的挑戰,但整體來說,今日整體人員的溝通和配合方面都比以往做得更好。在過去測試入場時有些未必是最暢順的地方,今日都見到已大為改善。

  第三,今次整個場館看台五萬人的座位都坐滿,管理公司汲取以往經驗,在入場人流管理的預算、應變預案和實際安排都做得更到位。場地設施包括洗手間、餐飲設施,都能配合觀眾的需要。我認為今次演練是成功和完滿的。

  第四,經過多次測試和演練後,我們今次特別留意到,各位入場的觀眾對入啟德主場館有哪些物品不能帶進來的認知度有所提高,今次需要棄置或被遺下的膠樽比以往少,證明過去演練取得成果,除了我們人員參與演練,市民大眾進入場館對我們(場地規則)的認知都增加了。這是我的補充。多謝大家。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正如剛才周處長和蔡專員所說,我們經歷了這麼多測試後,成果都是令人相當滿意。我們亦不斷改進、微調各項安排。直到今日我們都有信心可以運作順利,因此可以在三月一日啟德體育園正式開幕。至於開幕的詳細安排如何,我們稍後時間會有更詳盡的公布。多謝各位。

記者:首先,想問局長,剛才文體旅局社交媒體一度表示啟德體育園三月一日開幕,為何一度刪除帖文?剛才已經說了三月一日正式開幕,想知道原因為何?另外,想問會否擔心天幕的噪音影響到居民?有沒有居民向你們反映剛才嘈吵?同時,環保署人員今天亦有量度分貝,大概可否透露數字多少?以及在哪裡量度及有沒有超標?另外,今天只測試了主場館開天幕,如果多過一個的室外場,例如青年運動場都有活動的時候,聲量會否增大?今天會否準確?以及其他配套有沒有問題呢?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我首先講一講,是的,我們本來是有一個社交媒體的帖文,但後來我們收回。因為在帖文裏面有些少內容我們需要修正。如果大家都有截圖的話,會看見第一個出現的帖文,我們是說了四月會有一個演唱會作為我們的頭炮。但是,其實大家都知道頭炮就應該是三月的月尾,是七人欖球賽這個國際盛事,亦是我們今天去測試作為一個體育形式的時候,也在今天得到了信心,所以我們覺得帖文應該要比較準確為好,我們就收回(帖文),修正了,亦在剛才再度出(帖文)。相信有些記者朋友亦看見了,至於關於聲量的問題,我請專員交代一下。

體育專員:今日我們是第一次開天幕做這個測試。聲音的情況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一部分。正如我們在這星期較早前提過,環保署(環境保護署)的同事在不同地方都設置了一些測量點。我們在最近的屋苑暫時取得的數據是58分貝,都合乎我們的規定。這個數據未必是最終、最準確,是我這刻掌握到的數據。我們回去會繼續留意數據的情況。我們希望體育園運作不會對附近居民造成大的影響。

記者:首先想問關於天幕的問題,想問專員,今日的天氣不錯,知道天幕開啓後未能於活動期間關閉,如果是天氣情況比較差或下雨的情況,應該如何應對?第二個問題想問周Sir,想問關於今日的秩序問題。看到在下半場後,都有不少觀眾前往看台層樓上的位置進食,其實看到警方沒有特別的限制安排,在下半場亦出現擁擠的情況。會否有特別的方法給予他們自由流動?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火警演習的演練,看到剛才講解提及希望模擬現場滿座並出現火警的演習,但剛才只有兩千人(參與)。其實如果是坐滿人出現火警,在警方和消防而言,是否能夠應對?剛才屏幕顯示「遇到不可控制的情況」,對園方來說,何謂一個「不可控制的情況」?達到甚麼樣的準則才會全場疏散?

體育專員:或者我再說說天幕的情況,我們的天幕,正如記者朋友所說,在活動進行時,我們是不會進行開合。主辦單位會在事前因應許多不同的考慮因素,去決定該次活動會打開還是關閉天幕。天氣會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如果是辦一場專業的演唱會,音效都會是主辦單位的考慮。就着天氣亦需視乎預測,可能一日前或早半日,其實主辦單位便需作出決定。正如剛才所說,決定後,若打開了(天幕),在活動進行中,我們不會去移動或關閉,這是保障入場人士的安全,作為一個考慮。

跨部門演練小組執行長、警務處副處長(行動):首先回應你剛才提到在半場時看到很多參加人士在水吧區購買食物和交談等,我想這情況能反映在球賽上,一般球迷可能會做的事。對警方來說,我們沒有特別需要作出限制,球迷購票進場,他們並不一定只可以觀賞球賽,他們亦可能很享受交談,或其他的聯絡和交往等,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

  至於你提及的火警演習,剛才只有2 000人,但其實演習的主軸並不只是測試觀眾怎樣逃生,還包括消防、(啟德體育園)園區與警方等的協調和溝通,再加上有傷者需要分流,甚至乎應急車輛需要駛進園區到達球場,這些都是我們今次需要演練的項目。你問到是否真的可以在同一時間疏散所有人,其實上次自然離場時都是疏散,我們有很多不同的預案。

  你最後的問題,究竟在甚麼情況下需要作出即時疏散。其實我們在整個過程中與不同的政策局、政府部門,甚至乎(啟德體育園)園區等,已經有很多不同的預案。若有任何突發事件需要處理,我們都會因應去做,很難在這裏詳細說明,某種情況必定是(即時疏散),而另一種情況必定不是。

記者:今日量度得到的噪音是58分貝並合乎規格,請問當局準則是甚麼?超過多少分貝才算是不合乎規格。今日量度得到的數字會否公布?參加者會做問卷,但他們身處場內,有甚麼渠道收集附近居民的意見?三月一日開幕,隨後欖球賽或Coldplay到時候會否打開天幕?剛才見到突發事故的演練,救護車也一早停泊在場外,是否因為這類大型活動都一定會有救護車停泊在外?會否有情況是不會安排救護車停泊在外?是否真的能測試到突發事件的應變?

體育專員:或者我先回應有關噪音的問題,今日最新量度得到的數字是58分貝,按《噪音管制條例》一般情況下的標準是65分貝,但這是指一般的情況,當然我們有或沒有活動的分別是多少,也是一個考慮的因素。剛才提到天幕上蓋,不同主辦單位有不同的考慮,會做一個最後決定,如七人欖球賽甚或國際性演唱會,我們現在未收到主辦單位最終的決定,但相信臨近活動舉辦時會有決定,啟德體育園公司會作出配合和安排。

跨部門演練小組執行長、警務處副處長(行動):關於應急的問題,其實每個大型活動,不論是在啟德體育園園區,還是在其他地方舉行,我們警方或消防,其實在事前都有很多聯絡和溝通,視乎有關情況、性質和規模等,由我們或是他們安排應急車輛等,以及擺放在甚麼地方。這方面並不存在突然間出現(應急車輛)的情況,因為早已擺放妥當,大家毋須擔心。

記者:幾位好。首先想問有關疏散安排方面,剛剛花了約40分鐘讓所有人離開園區,想了解各個港鐵站、巴士站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疏散情況如何?有否出現擠塞?另外想問其實由現在到開幕尚有一個月時間,請問還會安排多少次演練?已經進行了各場館最高容量的測試,未來會從那些方向演練?會否安排非公務員或安排一些受邀觀眾入場?會否安排售票測試?

運輸署助理署長/市區:我先談交通方面。今次演練與一月二十四日上次演練比較,因為港鐵公司已累積經驗,所以不論在啟德站或宋皇臺站入口的客流管理措施均已熟習,大部分人皆可在到達月台後登上第一班車。

  至於宋皇臺道特別巴士/的士上落客區方面,我們安排了10條不同的特別巴士路線,運作和秩序良好;加上巴士公司加派很多職員在場指示,乘客登車都非常暢順。我們至今安排了約60部巴士,與原先計劃估計用65部巴士相約,共接載約5 000人。

體育專員:就接下來的演練,我們今日完成了一個很大型的在(啟德)主場館的演練之後,其實明天開始,這個星期日的香港馬拉松選手包的提取地方,今年會變成在啟德體育園裏面進行的。我們會在啟德體藝館內有一個選手包領取站。我們預計四天內大概會有七萬五千人會來到啟德體藝館。同時,在啟德體藝館的競技場內,其實會有一個嘉年華進行的,會變成大家來到拿選手包,或者和家人一起來的時候,都可以同時間參與這個嘉年華。在二月十六日星期日下午,我們都有另外一個大型的演練。我們都會回來啟德主場館。那個主要是一個社區活動模式的(演練),會有一些的表演。

  其實我們每一個不同的測試和演練的目的都不同。剛才提到,可能這次我們有四萬多名的公務員參與。但是我們在二月十六日,我們會提高一些社區人士參與的部分,令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都可以充分地測試到場地的運作。

  另外,二月內也有一些不同的、相對小型一點,也都可能未必是公開給不同人士參與的一些測試活動。有一些會是我們回到啟德青年運動場會有一些陸運會的活動,也會去啟德體藝館內,有一些運動模式的手球比賽,會在二月內進行。完成了這些的演練之後我們相信能夠好好預備為我們在三月全面開放做好準備。

記者:有關噪音分貝的問題,環保署以往有在附近屋苑或酒店頂層聽聲音,以往聽不到,這次開了天幕後能否聽得到?第二方面要問周Sir,大型火警演練時有些參加者可能疏散時會走向煙霧濔漫的地方或在疏散時跨過座椅,而非循樓梯走,你如何評價這個現象?這種狀況是否不太符合真實的情況?對演練來說會否不夠參考價值?

體育專員:我先處理有關聲音的問題。今日目前取得的數據,客觀數字是58分貝,環保署人員告知我們的消息,在最近的屋苑包括The Henley和啟欣苑,觀眾歡呼時聽到一些聲音,我們的數字是58分貝,這就是我們客觀所得。我相信環保署會有進一步分析,我們會因應分析再了解今日實際有關聲音的情況。

跨部門演練小組執行長、警務處副處長(行動):就最後的演練,有關火警演習,我想你剛才所講到的現象,其實都是一個十分正常的現象。換言之,在不同的突發事件中,有一些人的處理手法,可能會朝向一些,例如你所講的煙霧方向,或跨過一些座椅等。我認為其中的參考價值可能會更高一些,因為我們會更加清楚知道,應急部隊方面究竟有甚麼地方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可能就是這類情況,亦要多謝你的提問。對我們來說,每次的演練都有參考價值,而我們每次回去後,都會再次審視和作出檢討,究竟有甚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完善。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