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及香港屯門青年使命團,聯同本地藝術家高哼, 以別具意義的藝術作品推動社會關注及捐款支持「紙皮婆婆」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4月3日 – 香港雖然是一個繁榮富庶的社會,但仍有接近一百萬人生活於貧困中,尤其年老的婦女更處於弱勢。她們許多靠回收廢紙等資源維生,成為「紙皮婆婆」,每月只有約七百港元的微薄收入,而且缺乏保險、勞動保障和社會認同。

根據非政府組織統計,香港有4,000至7,000名拾荒者,其中大多數是年老的婦女。這些「紙皮婆婆」每日回收量約138至159公噸,調查更顯示,由於她們缺乏其他選擇,因此越來越多的年長人士投身拾荒工作,而「紙皮婆婆」每週工作的日子及時數亦不斷增加。
為使社會了解她們的困境,並提供實質的協助,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香港信義會)與香港屯門青年使命團(屯門青年使命團)協作推策動「紙要耆積 藝術展覽」,展出由香港知名藝術家高哼 (Go Hung)所創作、極具意義及象徵性的作品。高哼將由「紙皮婆婆」收集所得的紙皮及廢紙轉化為發人深省的藝術作品,藉以批判社會的不平等和浪費現象。
「紙要耆積 藝術展覽」詳情:
日期: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9時
地點: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一樓中庭
藝術家:高哼
整個「紙要耆積 藝術展覽」計劃包括三個部分,以支援「紙皮婆婆」即時及長期的需要:
(一) 藝術品所用的紙皮均直接向合作的「紙皮婆婆」收購紙皮,確保她們辛勤工作的努力,可以獲得應有的回報。
(二) 將收集所得的紙皮交予藝術家高哼,以其別具社會意識的創作方式,為廢棄的材料注入新生命。透過他的創意視野,廢棄的紙皮被轉化為 25 件極具感染力的藝術作品,挑戰人們對價值、浪費和不平等現象的認知。
(三) 出售藝術品所得的收益,部分將用於支援「紙皮婆婆」之用,包括提供食物及所需保障。
「紙要耆積 藝術展覽」計劃透過藝術與行動的結合,不但提升市民大眾對相關議題的關注,更期望能推動社會各界的長期支持,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環保友善的良性循環,以實際行動改善「紙皮婆婆」的生活。


附件 – 藝術作品
作品名稱及簡介 | 價錢 (HKD) |
《I’m a Collector》 《I’m a Collector》是對香港藝術月的回應。在藝術月期間,焦點往往集中在藝博會中獨特的藝術藏品。但這件作品,則將公眾的注意力轉向香港的「紙皮婆婆」。她們收集紙皮和鋁罐,然後轉售,僅僅為了勉強糊口,與藝術月的光彩一面造成強烈對比。 「紙皮婆婆」通常都遠超退休年齡,並在戶外工作。她們暴露在惡劣的天氣下,推著裝滿「收藏品」、沉重的手推車,穿梭於後巷,以及繁忙陡峭的大小街道。這些作品突顯了她們的韌性,並記錄了一個沒被粉飾、又被忽視的現實,同時質疑勞動、尊嚴以及「收藏」的真正意義。 |
HKD30,000 |
硬幣系列:《1kgdp》 《1kgdp》硬幣記錄了紙皮回收價格降至每公斤港幣0.5元的情況,這一變化受到多種外部因素影響,包括中國禁止進口部分廢料以及香港廢紙出口業的波動。每枚5毫子硬幣重達1公斤,並採用了直徑62厘米的大型設計。與前作相同,它使用三種紙張(紙皮、A4紙和報紙)製作,象徵紙皮婆婆面臨的持續挑戰,以及經濟環境波動對她們生計的影響。 |
HKD26,000 |
硬幣系列:《Spare Change》 《Spare Change》是系列中首枚反映香港紙皮婆婆生活的硬幣。作品靈感來自當時紙皮的平均售價為每公斤港幣0.7元。為表達這一點,作品由七枚1毫子硬幣組成,總重量為1公斤。硬幣以紙皮、A4紙和報紙等婆婆們常收集並轉售的材料製作而成。這作品向紙皮婆婆的努力致敬,並突顯看似微不足道的貢獻對她們維持生計的重要。 |
HKD10,400 |
《So.call Mobility》 《So.call Mobility》(「Social mobility 社會流動性」的雙關語)是由180個紙皮枕頭組成的雕塑作品,分為6層懸掛。「180」象徵香港露宿者在臨時庇護所最多可停留的日數。滿180日後,他們將被要求搬出去,達到某種程度的自給自足並找到自己的住處,以及面對香港昂貴租金的挑戰。層與層之間逐漸增大的距離,反映了貧富差距的擴大和社會流動性的減少。 |
HKD500@每個紙皮 枕頭 |
《Shelter》 《Shelter》以織布鳥的巢穴為靈感,探索「家」的概念。對安穩的追求,是不同物種的共同本能。在自然界中,鳥巢象徵安全與穩定。然而對人類而言,尤其在香港,尋找家園卻要面對高昂樓價和經濟難關的挑戰。 作品中的鳥巢是由紙皮婆婆常用來捆紮和固定紙皮的塑膠帶製成。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材料被重新利用,化作精巧的形態,象徵了紙皮婆婆的韌性與智慧。 14件《Shelter》雕塑,象徵政府認可、可供無家可歸者使用的臨時庇護所數量。這些作品既是對現有空間的反思,也呼籲公眾正視香港日益嚴峻的住房危機。 |
HKD24,000 |
《同人》 《同人》一詞,來自廣東話俗語「同人唔同命」。這作品是對藝術月的一項回應。高哼試圖仿製在拍賣行中出售的畫作,並將它們繪製在紙皮上,然後把它撕開。你將會看到撕開的紙皮寫着「售價為港幣0.5元/公斤」的訊息,反映了本地及全球的貧富差距。 |
HKD4,550-HKD6,550 |
Hashtag: #紙要耆積藝術展覽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關於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自1976年成立,是香港大型的綜合性社會服務機構,以創新的方式、關愛及以人為本的精神為基層及弱勢社群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目前有超過60個服務單位及50個特別計劃,服務範圍遍佈全港,由幼兒到長者,從家庭、學校以至職場,每年服務人次超過200萬。
關於香港屯門青年使命團
香港屯門青年使命團是一個慈善機構,致力為貧窮的人和弱勢群體提供全面照顧,包括營運食物銀行,為本地不同的慈善團體提供食物,亦會直接支援貧困長者、拾荒者及露宿者,通過互動形式的服務促進社會共融,並推動弱勢人士互相支持。此外,香港屯門青年使命團亦為本區居民提供扶貧及義工活動,透過社區賦能幫助有需要的人。
關於高哼
高哼是一位香港藝術家,在西倫敦大學和倫敦坎伯韋爾藝術學院獲得數字藝術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他以創新地使用紙皮和從街頭收集的廢棄材料,來製作引人深思的雕塑和裝置作品而聞名。高哼的作品常常「丟棄」回街頭供公眾觀賞,從而批判消費主義的浪費,同時探討香港及全球範圍內的各種社會問題。他亦被譽為「香港最多才多藝的概念藝術家」以及「香港沃霍爾」,他的藝術作品曾在全球展出,包括巴西、中國、丹麥、冰島及英國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