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香港不同的行山徑及郊野公園,一直吸引不少本地人士及外地訪客遠足。然而,據報不少遠足人士因欠缺經驗或裝備不足,令遠足意外頻生,部分人士為求「打卡」更不顧安全,情況引起社會關注及擔憂。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兩年,政府接獲山嶺搜救召喚次數,以及有關事故涉及本地人士及外地訪客的傷亡人數分別為何;相關召喚及搜救行動所涉的政府開支為何;
(二)鑑於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的網頁載有郊野公園曾發生致命及嚴重意外的高危地點,當局有否進一步制訂「遠足黑點」名單及須注意事項,並向市民及遊客加強宣傳;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據悉,為阻嚇不顧後果的冒險行為,部分地方已開始向遠足人士收取救援費用,政府會否在常有遠足意外發生的高危地點設置圍欄及警告牌;當局會否效法其他地區的做法,向不顧警告而發生意外並尋求救援的遠足人士收取救援費;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以及有否其他擬推行的措施以阻嚇有關冒險行為;及
(四)鑑於據悉,漁護署推出的流動應用程式「郊野樂行」中設有「遠足留蹤」服務可記錄使用者的位置,以在其發生意外後可縮短搜救時間,該應用程式的下載數目,以及當中屬於境外互聯網規約地址的使用者數目為何;當局有何措施加強向外地訪客推廣遠足安全?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致力透過各種途徑向市民及遊客宣傳和推廣遠足安全,同時推廣遠足禮儀及愛護自然環境的信息。就陳沛良議員的提問,經諮詢保安局,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過去兩年,消防處接獲的攀山拯救事故宗數及傷亡數字如下:
年份 | 接獲攀山拯救事故宗數 | 傷(亡)人數 |
二○二三年 | 695宗 | 424(15) |
二○二四年 | 588宗 | 345(15) |
消防處沒有備存涉及本地人士及外地訪客傷亡人數的分項數字。由於上述拯救行動不涉及額外人力資源及薪酬開支,消防處沒有備存所涉開支的分項數字。
(二)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透過「郊野樂行」網站(hiking.gov.hk),向遠足人士提供不同遠足路徑的綜合資訊以便計劃行程,並且根據有關地點是否曾發生嚴重或致命意外、相關個案的意外成因、現場地勢等因素,列出20個郊野公園曾發生致命及嚴重意外的高危地點(高危地點),提醒郊遊人士避免前往,並會定期檢視及按需要更新高危地點的名單。
為提高市民遠足安全的意識,漁護署定期舉辦宣傳活動,包括校訪活動、導賞服務;在商場及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舉辦教育展覽及攤位遊戲;以及利用網上短片、社交平台、網頁,及於各郊野公園遊客中心派發索取小冊子,提供遠足人士須注意的詳細安全資訊。同時,香港警務處、消防處、政府飛行服務隊及民眾安全服務隊亦以不同渠道及活動提升遠足人士的遠足安全意識。
(三)政府一向以市民的生命財產和公眾安全為首要考慮。雖然政府絕不鼓勵市民大眾冒險進行任何高危活動,但政府會在任何情況下為遇險或有需要人士提供有效、可靠、高效的緊急服務,絕不希望因收取救援費用或其他原因,窒礙市民使用緊急召喚服務。漁護署亦已在高危地點合適位置加設警告牌,提醒遠足人士避免進入高危地點,並會不時檢視不同地點的情況,按需要調整及加設適合的警告牌及圍欄。
(四)截至二○二五年四月,「郊野樂行遠足留蹤」流動應用程式的下載次數超過48萬次。當中,使用境外互聯網規約地址的使用者下載次數約為10萬次。
漁護署一直與旅遊事務署及香港旅遊發展局合作,透過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網站的「咫尺自然」主題網頁(discoverhongkong.com/tc/explore/great-outdoor.html)以及旅發局的社交媒體帳號,向旅客推廣綠色旅遊,並提供遠足安全資訊及愛護郊野環境等信息,以確保旅客在享受香港郊遊之樂時注意安全、珍惜自然。漁護署亦與香港駐內地經濟貿易辦事處及廣東省林業局合作,於內地的社交媒體平台宣傳香港的自然風光和遠足路線,同時推廣遠足安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