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四月十五日)出席「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講座的開場致辭:
黃大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劉兆佳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鄧局長(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蔡局長(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各位嘉賓、各位同事:
大家早上好。
《香港國安法》實施快將五年。我們用不堪回首這四個字形容二○一九年黑暴,當時反中亂港勢力內外勾結,令原本繁榮穩定的香港充滿暴力,治安失控,經濟受壓,民生困苦,社會撕裂。《香港國安法》在二○二○年六月三十日通過實施,把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恐怖活動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列為國安罪行,以法治將香港社會帶回正軌,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
去年三月,特區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這個憲制責任,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重點懲治和防範叛國、煽動叛亂、竊取國家機密等危害國安罪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
在清晰嚴謹的國安法律基礎下,特區政府遵循法治原則,有法必依,有罪必究,公平公開公正審理國安案件;同時加強公眾推廣教育,提升全社會的國安意識,構建防範國安風險的堅實社會基礎。今日的香港,社會安定祥和,特區政府得以凝心聚力,帶領廣大市民傾力拼經濟、惠民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勢頭非常良好。
當然,反中亂港勢力從未停止破壞「一國兩制」的圖謀和行動。外部,美國西方勢力無所不用其極打壓我們國家的進步發展,千方百計阻撓中國崛起,並且一直將香港當作地緣政治博弈的棋子;內部,儘管心懷不軌之徒在國安法律震懾下絕少明目張膽進行違法行動,但仍以充滿迷惑性的「軟對抗」手段,試圖破壞特區安全、阻撓特區發展。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把防範懲治「軟對抗」作爲維護香港國家安全的重大工作。
「軟對抗」涉及領域廣泛、手法多變,滲透在教育、文化藝術、宗教、大眾傳播、網絡世界等社會生活各個範疇,因為他們很懂得利用灰色地帶,所以也較難用法律手段處理。總體上分析,「軟對抗」主要有四方面危害。
第一、阻礙政府施政。「軟對抗」其中一個最常見的方法是散佈假消息,曲解正面的發展和惠民政策,令市民誤解、抗拒。舉個例子,早前,政府推廣器官捐贈及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這個原本十分良好的政策惠及很多有需要的病人,但立心不良之徒就散播謠言,指捐贈所得器官會移送內地,一直散播假消息,更慫恿器官捐贈者取消登記。幸好政府迅速闢謠並以事實回擊,才沒有讓謠言影響市民認知。
第二、加劇社會內耗。「軟對抗」的不良用心,是藉着個別意外事件或一些存在不同看法的發展項目,借題發揮,挑起事端,引起怨憤,動員頑固對抗勢力,希望積聚能量,伺機再組織和推動激烈反政府行動。
第三、損害香港形象。「軟對抗」以維護人權、自由、民主等虛無飄渺的概念為幌子,虛構事實、曲解真相、以偏概全,嘩眾取寵操縱輿論,與外部勢力唱和呼應,令外國公眾對香港產生完全不符實際的不良認知,輕則阻撓香港的國際聯繫,重則招至無理打壓。
第四、荼毒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在《基本法》保障下,人人依法享有全面的自由和權利。「軟對抗」往往濫用言論、文化、藝術、創作自由,以極其迷惑性的表現形式,傳遞、灌輸扭曲片面的價值和認知,令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積累對國家的隔膜、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不信任甚至仇視。久而久之,歪理深深影響市民的國家認同。
香港正處於銳意改革創新、專注發展惠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時刻,特別需要一個安全穩定、和諧向上的社會環境作為保障。即使國安法律已可有效防止黑暴重臨,但「軟對抗」可能帶來的誤解認知、不信任情緒和民心分化渙散,仍要高度防範、積極應對、有效消除。
今日很高興請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黃大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劉兆佳教授、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先生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從不同角度探討「軟對抗」這個話題。現在我先請黃教授分享他的高見。
黃大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劉兆佳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鄧局長(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蔡局長(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各位嘉賓、各位同事:
大家早上好。
《香港國安法》實施快將五年。我們用不堪回首這四個字形容二○一九年黑暴,當時反中亂港勢力內外勾結,令原本繁榮穩定的香港充滿暴力,治安失控,經濟受壓,民生困苦,社會撕裂。《香港國安法》在二○二○年六月三十日通過實施,把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恐怖活動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列為國安罪行,以法治將香港社會帶回正軌,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
去年三月,特區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這個憲制責任,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重點懲治和防範叛國、煽動叛亂、竊取國家機密等危害國安罪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
在清晰嚴謹的國安法律基礎下,特區政府遵循法治原則,有法必依,有罪必究,公平公開公正審理國安案件;同時加強公眾推廣教育,提升全社會的國安意識,構建防範國安風險的堅實社會基礎。今日的香港,社會安定祥和,特區政府得以凝心聚力,帶領廣大市民傾力拼經濟、惠民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勢頭非常良好。
當然,反中亂港勢力從未停止破壞「一國兩制」的圖謀和行動。外部,美國西方勢力無所不用其極打壓我們國家的進步發展,千方百計阻撓中國崛起,並且一直將香港當作地緣政治博弈的棋子;內部,儘管心懷不軌之徒在國安法律震懾下絕少明目張膽進行違法行動,但仍以充滿迷惑性的「軟對抗」手段,試圖破壞特區安全、阻撓特區發展。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把防範懲治「軟對抗」作爲維護香港國家安全的重大工作。
「軟對抗」涉及領域廣泛、手法多變,滲透在教育、文化藝術、宗教、大眾傳播、網絡世界等社會生活各個範疇,因為他們很懂得利用灰色地帶,所以也較難用法律手段處理。總體上分析,「軟對抗」主要有四方面危害。
第一、阻礙政府施政。「軟對抗」其中一個最常見的方法是散佈假消息,曲解正面的發展和惠民政策,令市民誤解、抗拒。舉個例子,早前,政府推廣器官捐贈及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這個原本十分良好的政策惠及很多有需要的病人,但立心不良之徒就散播謠言,指捐贈所得器官會移送內地,一直散播假消息,更慫恿器官捐贈者取消登記。幸好政府迅速闢謠並以事實回擊,才沒有讓謠言影響市民認知。
第二、加劇社會內耗。「軟對抗」的不良用心,是藉着個別意外事件或一些存在不同看法的發展項目,借題發揮,挑起事端,引起怨憤,動員頑固對抗勢力,希望積聚能量,伺機再組織和推動激烈反政府行動。
第三、損害香港形象。「軟對抗」以維護人權、自由、民主等虛無飄渺的概念為幌子,虛構事實、曲解真相、以偏概全,嘩眾取寵操縱輿論,與外部勢力唱和呼應,令外國公眾對香港產生完全不符實際的不良認知,輕則阻撓香港的國際聯繫,重則招至無理打壓。
第四、荼毒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在《基本法》保障下,人人依法享有全面的自由和權利。「軟對抗」往往濫用言論、文化、藝術、創作自由,以極其迷惑性的表現形式,傳遞、灌輸扭曲片面的價值和認知,令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積累對國家的隔膜、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不信任甚至仇視。久而久之,歪理深深影響市民的國家認同。
香港正處於銳意改革創新、專注發展惠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時刻,特別需要一個安全穩定、和諧向上的社會環境作為保障。即使國安法律已可有效防止黑暴重臨,但「軟對抗」可能帶來的誤解認知、不信任情緒和民心分化渙散,仍要高度防範、積極應對、有效消除。
今日很高興請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黃大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劉兆佳教授、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先生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從不同角度探討「軟對抗」這個話題。現在我先請黃教授分享他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