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陳國基司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日我非常高興可以跟大家分享我們如何應對軟對抗的國家安全風險和隱患,一同守護香港。
《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兩套法律渾然一體、兼容互補,已經形成了一道全面而有效的法律屏障,對圖謀不軌的人起着極大的阻嚇和懲治作用。可以說,這已經有效地應對明目張膽的硬對抗行為,香港亦得以走上「由治及興」的康莊大道。
四大國安風險
不過,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我們絕對不能夠掉以輕心,特別是外部勢力和他們的本地代理人仍死心不息,每日不斷地找機會,危害國家和香港特區的安全,這些風險包括:
- 第一是外部勢力仍通過抹黑和所謂的「制裁」妄圖危害我們的國家安全。剛剛在兩個星期前(三月三十一日),美國政府再次使出所謂的「制裁」,針對六位中央駐港機構和特區官員,但我們對這些霸凌行徑,只會嗤之以鼻,並會繼續堅守崗位,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安;
- 第二是潛逃海外的反中亂港分子,繼續在美西方國家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勾當,包括繼續宣揚港獨,他們的行為極其惡劣;
- 第三就是本土恐怖主義。大家一定記得二○一九年黑暴期間的「屠龍小隊」,他們涉及極端激進的恐怖分子行為,包括計劃在鬧市放炸彈,對無辜市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其嚴重的威脅。
除了以上三種國家安全風險之外,我們更要小心嚴防的是第四種風險,就是今天的討論焦點──軟對抗。有些人會問,是不是市民對政府施政不能夠批評?當然不是,政府接受市民的監察是正常不過的,而我們亦歡迎市民向政府提出意見,讓我們可以精益求精。但是,軟對抗是另外一回事,他們透過一些看似和國家安全無關的議題作為切入點,利用假新聞、假消息或者偏頗報道等,通過輿情、網上發酵等手法去分化社會,或是挑動香港和內地之間的矛盾或者其他負面的情緒,例如在二○二四年八月,有人借用一名大學教授在九龍塘站墮軌的事件,在網上發布虛假的死者遺言,甚至在多個地方放置悼念燈箱,從而煽動市民對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的憎恨。針對這些行為,警方亦迅速採取行動執法,拘捕兩人。
應對策略
以上的例子反映了任何社會議題都有可能被想危害國家安全的人所利用,以達致分化社會的卑鄙目的。我們必須聚力凝心,全方位打擊軟對抗,包括:
加強情報收集及執法
第一是加強情報收集及執法的工作。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的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曾經明言,中情局的手段就是利用謊言、欺騙和盜竊行為,以達到他們的目的。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亦坦白承認,他們就是利用「顏色革命」去推翻不順從美國的政權。所以我們一方面要透過情報收集持續防範於未然。另一方面,亦要採取「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去打擊危害國安的行為和活動。
對抹黑言論的及時反駁
第二是對抹黑言論的及時反駁。美西方國家長期對特區維護國安的工作進行抹黑和作出失實的報道;甚至個別本地報刊亦經常作出誤導性的報道。我們必須反駁這些有目的的抹黑行為。自《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以來,保安局已經對失實言論和偏頗報道作出超過200次的反駁,向大眾揭示這些軟對抗的惡行,向市民大眾講出事實的真相。
優化法律工具
第三是優化法律工具。面對變幻莫測的國家安全挑戰,我們必須不斷檢視風險,優化法律法規和執行機制。例如我們完善了《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令被裁定觸犯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人士,不能擔任註冊社工。
加強跨部門協作
第四是加強跨部門協作。《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清楚訂明公職人員有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各部門會繼續各司其職,在各自的工作範疇下守護國家安全,並針對各自領域的持份者推廣國家安全意識。為此,我們將會在今年上半年推出指引,列明公務人員應如何在執行職務時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包括留心軟對抗的出現,並採取積極的應對行動。
深化宣傳教育
最後是深化宣傳教育工作。幫助市民大眾認清國家安全風險和軟對抗手段的本質,以在社會上形成知法、守法、護法的風氣,提升大眾慎思明辨的能力、不受軟對抗的影響,是至為重要。
各位,維護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在風高浪急的形勢下,惡勢力的攻擊只會令我們更加團結、更加堅定。保安局會一如既往,堅定不移地防範、制止和懲治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
最後,我想大家記住軟對抗最怕的是甚麼?最怕的就是我們說真說話,所以當我們不再懼怕的話,邪惡就會變得軟弱無力!
謝謝大家!